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前言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1 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 | 第11-12页 |
1.2.2 建筑围护结构热力学性能 | 第12-14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小结 | 第15-17页 |
2 太阳能采暖建筑热工特性以及准稳态计算方法 | 第17-41页 |
2.1 太阳能采暖建筑被动式调节方式与热环境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2 乡村地区太阳能采暖建筑调研与热环境测试 | 第18-35页 |
2.2.1 室内外热环境测试 | 第19-29页 |
2.2.2 不同类型民居外围护结构延迟和衰减作用分析 | 第29-33页 |
2.2.3 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33-35页 |
2.2.4 室内热环境改善措施 | 第35页 |
2.3 太阳能采暖建筑室内热环境计算分析 | 第35-38页 |
2.3.1 太阳房准稳态热过程 | 第36-37页 |
2.3.2 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4 小结 | 第38-41页 |
3 太阳能采暖建筑热过程及数学模型 | 第41-69页 |
3.1 建筑热过程概述 | 第41-42页 |
3.2 室外综合温度及其傅氏级数表示 | 第42-49页 |
3.2.1 非透明围护结构外表面热平衡方程 | 第42-43页 |
3.2.2 室外综合温度计算 | 第43-45页 |
3.2.3 室外综合温度的傅氏级数表示 | 第45-49页 |
3.3 太阳能建筑室内空气温度波及其傅氏级数表达 | 第49-56页 |
3.3.1 非透明围护结构内表面热平衡方程 | 第49-50页 |
3.3.2 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 | 第50-51页 |
3.3.3 房间热平衡方程组的求解 | 第51-54页 |
3.3.4 室内空气温度傅氏级数表示 | 第54-56页 |
3.4 谐波反应法计算不稳定传热 | 第56-63页 |
3.4.1 谐波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 | 第57-58页 |
3.4.2 谐波热作用下围护结构传热分析 | 第58-59页 |
3.4.3 谐波热作用下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 | 第59-63页 |
3.5 基于双波热扰耦合的内壁面温度波 | 第63-64页 |
3.6 室内操作温度的确定 | 第64-65页 |
3.7 数学模型实验验证 | 第65-67页 |
3.7.1 实验概况 | 第65-66页 |
3.7.2 结果比较 | 第66-67页 |
3.8 小结 | 第67-69页 |
4 外围护结构蓄热性能对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影响分析 | 第69-97页 |
4.1 建筑物理模型参数确定 | 第69-70页 |
4.1.1 建筑物理模型基本参数 | 第69页 |
4.1.2 建筑物理模型构造做法及热工参数 | 第69-70页 |
4.2 保温构造方式对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影响分析 | 第70-73页 |
4.2.1 外墙内壁面温度波动分析 | 第70-71页 |
4.2.2 内壁面温度波与室内空气温度波非同步性分析 | 第71-72页 |
4.2.3 操作温度波动性分析 | 第72-73页 |
4.3 保温层厚度对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影响分析 | 第73-79页 |
4.3.1 外墙内壁面温度波动分析 | 第74-75页 |
4.3.2 内壁面温度波与室内空气温度波非同步性分析 | 第75-78页 |
4.3.3 操作温度波动性分析 | 第78-79页 |
4.4 材料层热物性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影响分析 | 第79-94页 |
4.4.1 导热系数 | 第80-85页 |
4.4.2 体积热容 | 第85-90页 |
4.4.3 不同材料 | 第90-94页 |
4.5 小结 | 第94-97页 |
5 内围护结构蓄热性能对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影响分析 | 第97-113页 |
5.1 考虑内部蓄热体的建筑热过程数学模型 | 第97-101页 |
5.1.1 蓄热体热传递方程 | 第97-98页 |
5.1.2 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 | 第98-100页 |
5.1.3 数学模型求解 | 第100-101页 |
5.2 DesignBuilder及其可靠性验证 | 第101-104页 |
5.2.1 DesignBuilder概述 | 第101-102页 |
5.2.2 DesignBuilder及可靠性验证 | 第102-104页 |
5.3 内部蓄热体对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影响分析 | 第104-110页 |
5.3.1 建筑模型 | 第104页 |
5.3.2 内部蓄热体对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影响分析 | 第104-110页 |
5.4 小结 | 第110-113页 |
6 内外蓄热体热工参数优化及室内热湿环境分析 | 第113-129页 |
6.1 建筑物理模型参数确定 | 第113-114页 |
6.2 内外蓄热体构造及参数优化 | 第114页 |
6.3 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分析 | 第114-122页 |
6.3.1 数值分析模型 | 第114-115页 |
6.3.2 室内热环境分析 | 第115-122页 |
6.4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分析 | 第122-126页 |
6.5 小结 | 第126-129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129-133页 |
7.1 本文研究结论 | 第129-131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131-1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3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-139页 |
在校学习期间发表论文、获奖等情况 | 第1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