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建模与稳态分析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建模和仿真技术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
1.2.2 模块化的定义 | 第12页 |
1.2.3 模块化建模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 电力推进在国内外的应用及其仿真技术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4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建模 | 第17-53页 |
2.1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| 第17-20页 |
2.2 发电模型库 | 第20-30页 |
2.2.1 柴油机模型 | 第20-21页 |
2.2.2 柴油机的调速环节的模型 | 第21-24页 |
2.2.3 同步发电机模型 | 第24-27页 |
2.2.4 同步发电机的等效模型 | 第27-30页 |
2.2.5 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 | 第30页 |
2.3 配电模块 | 第30-32页 |
2.3.1 线路的数学模型 | 第30-32页 |
2.3.2 开关和配电板的数学模型 | 第32页 |
2.4 电力变换模块 | 第32-37页 |
2.4.1 变压器数学模型 | 第32-34页 |
2.4.2 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| 第34-37页 |
2.5 推进电机及其调速器的数学模型 | 第37-40页 |
2.6 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 | 第40-45页 |
2.6.1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下的数学模型 | 第40-42页 |
2.6.2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中的数学描述 | 第42-43页 |
2.6.3 转子磁链计算模型 | 第43-45页 |
2.7 基于SVPWM的逆变器模型 | 第45-52页 |
2.7.1 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| 第45-48页 |
2.7.2 SVPWM控制原理 | 第48-49页 |
2.7.3 SVPWM驱动信号的产生 | 第49-52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3章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稳态分析 | 第53-69页 |
3.1 潮流仿真算法 | 第53-57页 |
3.2 研究对象 | 第57-61页 |
3.3 节点信息的计算 | 第61-64页 |
3.4 潮流计算结果 | 第64-66页 |
3.5 螺旋桨稳态转矩的求取 | 第66-6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4章 数值计算和智能算法程序的编制 | 第69-83页 |
4.1 仿真软件的简述 | 第69-74页 |
4.1.1 图形用户界面 | 第69-71页 |
4.1.2 拓扑分析模块 | 第71-72页 |
4.1.3 数据库模块 | 第72-73页 |
4.1.4 仿真功能模块 | 第73-74页 |
4.2 暂态仿真算法 | 第74-77页 |
4.2.1 龙格-库塔法介绍 | 第74-75页 |
4.2.2 微分方程组的求解 | 第75-76页 |
4.2.3 龙格-库塔法程序的设计 | 第76-77页 |
4.3 智能控制优化算法 | 第77-81页 |
4.3.1 粒子群算法 | 第78-79页 |
4.3.2 目标函数的确立 | 第79页 |
4.3.3 PSO算法的改进 | 第79-80页 |
4.3.4 PSO算法程序的编写 | 第80-8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5章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83-91页 |
5.1 基于PSO优化后的运行结果分析 | 第83-85页 |
5.2 电力推进系统仿真分析 | 第85-90页 |
5.2.1 发电机组运行结果分析 | 第86-88页 |
5.2.2 推进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| 第88-9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结论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6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