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标记隐现规则和关联特征的复句层次结构分析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难点与创新 | 第12页 |
1.4 论文目标与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5 论文组织与结构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汉语复句的相关概述 | 第14-19页 |
2.1 依存句法 | 第14-15页 |
2.2 复句分类 | 第15-16页 |
2.2.1 关系分类 | 第15-16页 |
2.2.2 非关系分类 | 第16页 |
2.3 复句内的关系标记 | 第16-17页 |
2.4 复句层次结构概述 | 第17-1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复句内标记隐现模式的挖掘 | 第19-35页 |
3.1 基于依存句法和标点符号的分句划分 | 第19-23页 |
3.1.1 标点对分句划分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3.1.2 伪分句 | 第20-21页 |
3.1.3 分句划分 | 第21-23页 |
3.2 标记隐现模式挖掘 | 第23-31页 |
3.2.1 标记隐现模式定义 | 第23-24页 |
3.2.2 标记配位类型表 | 第24-25页 |
3.2.3 引入A~*思想的标记隐现模式提取 | 第25-31页 |
3.3 标记隐现规则的构建 | 第31-3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基于依存句法的分句关联特征提取 | 第35-42页 |
4.1 关联特征分类 | 第35-36页 |
4.1.1 形式特征 | 第35-36页 |
4.1.2 语义特征 | 第36页 |
4.2 关联特征的提取 | 第36-38页 |
4.2.1 关联度的描述 | 第36-37页 |
4.2.2 特征提取流程 | 第37-38页 |
4.3 关联度计算 | 第38-4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基于标记隐现和关联特征的复句层次结构分析 | 第42-53页 |
5.1 有标复句层次结构的人工识别方法 | 第42页 |
5.2 有标复句层次结构分析的自动化框架 | 第42-46页 |
5.2.1 充盈态有标复句层次结构分析 | 第44-45页 |
5.2.2 非充盈态有标复句层次结构分析 | 第45-46页 |
5.3 实验语料准备 | 第46-47页 |
5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2页 |
5.4.1 实验结果 | 第47-50页 |
5.4.2 实验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6.1 总结 | 第53-54页 |
6.2 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