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土体结构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三剪统一本构模型的发展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5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三剪统一强度理论及扰动状态理论简介 | 第19-33页 |
2.1 概述 | 第19页 |
2.2 三剪统一强度理论及屈服准则 | 第19-21页 |
2.3 破坏应力比M的推导 | 第21-26页 |
2.3.1 采用等量代换法 | 第21-23页 |
2.3.2 采用坐标平移法 | 第23-26页 |
2.4 扰动状态概念的基本原理 | 第26-32页 |
2.4.1 相对完整状态 | 第28页 |
2.4.2 完全调整状态 | 第28-30页 |
2.4.2.1 概念介绍 | 第28页 |
2.4.2.2 修正剑桥模型来描述完全调整状态 | 第28-30页 |
2.4.3 扰动函数D | 第30-31页 |
2.4.4 扰动状态理论的特点 | 第31-3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饱和结构性土的扰动状态本构模型 | 第33-52页 |
3.1 概述 | 第33页 |
3.2 等量代换法 | 第33-37页 |
3.2.1 相对完整状态模型 | 第33-34页 |
3.2.2 完全调整状态模型 | 第34-37页 |
3.3 坐标平移法 | 第37-39页 |
3.3.1 相对完整状态模型 | 第37-38页 |
3.3.2 完全调整状态模型 | 第38-39页 |
3.4 扰动函数 | 第39-40页 |
3.5 扰动状态本构方程 | 第40-41页 |
3.6 饱和结构性土的本构模型 | 第41-43页 |
3.7 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本构模型的三维化 | 第43-46页 |
3.8 结构性土本构模型的弹塑性刚度矩阵 | 第46-51页 |
3.8.1 弹性刚度矩阵 | 第46-47页 |
3.8.2 塑性刚度矩阵 | 第47-48页 |
3.8.3 弹塑性刚度矩阵 | 第48-51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4章 基本土性参数及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52-65页 |
4.1 概述 | 第52页 |
4.2 常规三轴试验仪简介 | 第52-53页 |
4.3 土样的制备 | 第53-55页 |
4.3.1 原状土土样的制备及来源 | 第53-54页 |
4.3.2 重塑土土样的制备 | 第54-55页 |
4.4 基本土性参数的获取 | 第55-57页 |
4.4.1 土体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测定 | 第55页 |
4.4.2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 | 第55-57页 |
4.5 结构性扰动状态本构模型参数的获取 | 第57-59页 |
4.5.1 相对完整状态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57-58页 |
4.5.2 完全调整状态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58-59页 |
4.6 扰动函数的参数ddvv,,,ZAZA的确定 | 第59-64页 |
4.6.1 参数vvZA , 的确定 | 第59-62页 |
4.6.2 参数ddZA , 的确定 | 第62-64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5章 土的常规三轴实验、0K压缩实验 | 第65-78页 |
5.1 概述 | 第65页 |
5.2 江西红土-原状土和重塑土等向固结特性 | 第65-66页 |
5.3 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6-74页 |
5.3.1 常规三轴不排水实验 | 第66-70页 |
5.3.1.1 原状土和重塑土应力应变关系对比 | 第66-68页 |
5.3.1.2 围压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5.3.2 常规三轴排水试验 | 第70-74页 |
5.3.2.1 原状土和重塑土应力应变关系对比 | 第70-72页 |
5.3.2.2 围压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| 第72-74页 |
5.4 原状土的0K压缩实验 | 第74-77页 |
5.4.1 K_0压缩实验方案 | 第74-75页 |
5.4.2 K_0压缩不排水实验 | 第75-76页 |
5.4.3 K_0压缩排水实验 | 第76-7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6章 结构性土的力学特性模拟 | 第78-96页 |
6.1 概述 | 第78页 |
6.2 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弹塑性刚度矩阵 | 第78-79页 |
6.3 常规三轴试验模拟预测 | 第79-89页 |
6.3.1 不排水实验模拟结果 | 第79-85页 |
6.3.2 排水实验模拟结果 | 第85-89页 |
6.4 K_0压缩试验模拟 | 第89-90页 |
6.5 真三轴实验模拟 | 第90-95页 |
6.5.1 真三轴不排水实验模拟 | 第90-93页 |
6.5.2 真三轴排水实验模拟 | 第93-95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6-98页 |
7.1 结论 | 第96-97页 |
7.2 展望 | 第97-98页 |
附录 | 第98-126页 |
致谢 | 第126-1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7-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