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省安化黑茶种植合作社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 | 第13-17页 |
1.5.1 国内研究 | 第13-17页 |
1.5.2 国外研究 | 第17页 |
1.6 技术路线和框架 | 第17-19页 |
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历史演变 | 第19-25页 |
2.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界定 | 第19-20页 |
2.1.1 合作 | 第19页 |
2.1.2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与合作社 | 第19-20页 |
2.1.3 农民专业合作社 | 第20页 |
2.2 加入农业合作社基本原则 | 第20-21页 |
2.3 合作社的类型和比例 | 第21页 |
2.4 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设置 | 第21-22页 |
2.5 我国合作社发展的历史演变 | 第22-25页 |
2.5.1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合作社实践 | 第22-23页 |
2.5.2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| 第23页 |
2.5.3 新时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| 第23-25页 |
3 安化县黑茶种植合作社发展现状 | 第25-28页 |
3.1 安化县概况 | 第25-26页 |
3.2 安化黑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| 第26页 |
3.3 安化县黑茶种植合作社发展概况 | 第26-28页 |
3.3.1 湖南安化合作社介绍 | 第26-27页 |
3.3.2 安化黑茶种植合作社概况 | 第27-28页 |
4 安化县黑茶种植合作社发展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| 第28-37页 |
4.1 安化县黑茶种植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 | 第28-31页 |
4.1.1 规模小范围小方式单一 | 第28-30页 |
4.1.2 资金缺乏严重 | 第30-31页 |
4.1.3 人才匮乏严重 | 第31页 |
4.2 安化县黑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4.3 安化县黑茶种植合作社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| 第32-36页 |
4.3.1 内部制约黑茶种植合作社发展的因素 | 第33-35页 |
4.3.2 合作社系统发展的外部环境制约因素 | 第35-3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5 发达国家地区农民合作组织经验借鉴 | 第37-45页 |
5.1 美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| 第37-38页 |
5.2 日本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| 第38-39页 |
5.3 荷兰 | 第39页 |
5.4 台湾农会组织的发展 | 第39-41页 |
5.5 台湾农民协会的特性 | 第41-42页 |
5.6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组织的经验启示 | 第42-45页 |
5.6.1 国外发达合作社的特点 | 第42-43页 |
5.6.2 发达国家发达发展的经验 | 第43-44页 |
5.6.3 台湾农民协会的经验启示 | 第44-45页 |
6 安化黑茶种植合作社发展对策 | 第45-54页 |
6.1 安化县黑茶种植合作社的自身优化 | 第45-46页 |
6.2 安化黑茶种植合作社组织管理体系优化 | 第46-47页 |
6.2.1 黑茶种植合作社组织模式优化 | 第46页 |
6.2.2 深化茶业合作社的产业链 | 第46-47页 |
6.3 安化黑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提高人员素质 | 第47-49页 |
6.3.1 提高公民意识和合作意识 | 第47-48页 |
6.3.2 教育和合作社领导人的培训 | 第48页 |
6.3.3 茶农的文化素养和科技素质教育 | 第48-49页 |
6.4 优化安化县黑茶种植合作社系统 | 第49-53页 |
6.4.1 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 | 第49-51页 |
6.4.2 明确金融机构的政策实施 | 第51页 |
6.4.3 对其他事业服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定 | 第51-53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54-55页 |
7.1 总结 | 第54页 |
7.3 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