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9-14页 |
| 1.1 论文选题来源 | 第9页 |
| 1.2 选题依据 | 第9页 |
| 1.3 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| 1.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| 1.5 工作安排及主要成果 | 第13-14页 |
|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4-21页 |
| 2.1 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4-15页 |
| 2.2 区域地层概况 | 第15-17页 |
| 2.3 区域岩浆岩 | 第17-19页 |
| 2.4 构造演化 | 第19-21页 |
| 第3章 南盘江盆地构造原型恢复 | 第21-38页 |
| 3.1 野外路线剖面特征 | 第21-32页 |
| 3.2 南盘江盆地沉积相及裂谷系统 | 第32-36页 |
| 3.3 南盘江盆地构造原型盆地的恢复和演化阶段的划分 | 第36-38页 |
| 第4章 南盘江盆地晚二叠世—早三叠世火山岩特征 | 第38-49页 |
| 4.1 岩石学特征 | 第38-42页 |
| 4.2 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2-49页 |
| 4.2.1 全岩主量元素分析 | 第42-47页 |
| 4.2.2 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| 第47-49页 |
| 第5章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世火山岩特征 | 第49-59页 |
| 5.1 岩石学特征 | 第49-55页 |
| 5.2 地球化学特征 | 第55-59页 |
| 5.2.1 全岩主量元素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5.2.2 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 | 第56-59页 |
| 第6章 火山岩构造背景分析 | 第59-65页 |
| 6.1 构造环境判别图 | 第59-61页 |
| 6.2 盆地构造演化讨论 | 第61-65页 |
| 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