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生英语动词Be习得的调查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3页 |
第一节 课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第三节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现实意义 | 第11页 |
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5页 |
第一节Be的分类和句法功能 | 第13-14页 |
一、Be充当主动词 | 第13页 |
二、Be充当助动词 | 第13-14页 |
三、Be充当半助动词 | 第14页 |
第二节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| 第14-16页 |
一、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 | 第14-15页 |
二、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可及性假说 | 第15页 |
三、功能语类及特征理论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英语动词Be的研究综述 | 第16-25页 |
一、国外关于英语动词Be的研究综述 | 第16-20页 |
二、国内关于英语动词Be的研究综述 | 第20-25页 |
第三章 研究设计 | 第25-29页 |
第一节 研究内容 | 第25页 |
第二节 研究对象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工具 | 第26-27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26页 |
二、研究工具 | 第26-27页 |
第四节 研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方法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研究结果 | 第29-43页 |
第一节 年级与动词Be的交互性分析 | 第29-33页 |
第二节 年级与动词Be的简单效应检验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初三年级对动词Be三个功能词性的习得差异 | 第35-38页 |
第四节 高三年级对动词Be三个功能词性的习得差异 | 第38-43页 |
第五章 讨论 | 第43-47页 |
第一节 关于假设一的讨论 | 第43页 |
第二节 关于假设二的讨论 | 第43-45页 |
第三节 关于假设三的讨论 | 第45-47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47-51页 |
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| 第47页 |
第二节 本研究的教学启示 | 第47-49页 |
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和建议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附录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