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1 引言 | 第13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4-18页 |
1.2.1 关于财务舞弊动因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2 财务舞弊方式的研究 | 第16页 |
1.2.3 财务舞弊识别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2.4 财务舞弊的治理 | 第17-18页 |
1.2.5 文献述评 | 第18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1.4 本文框架 | 第19-22页 |
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理论概述 | 第22-30页 |
2.1 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 | 第22-24页 |
2.1.1 财务舞弊 | 第22页 |
2.1.2 盈余管理 | 第22-23页 |
2.1.3 会计信息失真 | 第23-24页 |
2.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 | 第24-25页 |
2.2.1 期权激励动机 | 第24页 |
2.2.2 财务压力动机 | 第24-25页 |
2.2.3 行业压力动机 | 第25页 |
2.3 上市公司常见财务舞弊手段 | 第25-28页 |
2.3.1 虚增销售收入,虚增利润 | 第25-26页 |
2.3.2 低估期间费用,虚增利润 | 第26页 |
2.3.3 变更会计政策,调节利润 | 第26-27页 |
2.3.4 假借关联交易,调节利润 | 第27-28页 |
2.4 舞弊三角理论 | 第28-30页 |
2.4.1 企业舞弊的压力理论 | 第28页 |
2.4.2 财务舞弊的机会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4.3 财务舞弊的借口理论 | 第29-30页 |
3 HTTX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| 第30-39页 |
3.1 HTTX公司案例简介 | 第30-31页 |
3.2 HTTX财务舞弊的方式 | 第31-35页 |
3.2.1 子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虚增利润 | 第31-33页 |
3.2.2 擅自调整收入核算方式 | 第33-34页 |
3.2.3 与浙江元亨进行背靠背互开发票虚假交易 | 第34-35页 |
3.3 HTTX财务舞弊的影响 | 第35-39页 |
3.3.1 暂停HTTX非公开发行股票 | 第35页 |
3.3.2 股价巨大波动,误导消费者 | 第35-37页 |
3.3.3 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 | 第37页 |
3.3.4 影响会计行业的诚信 | 第37-39页 |
4 HTTX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-基于舞弊三角理论视角 | 第39-44页 |
4.1 HTTX财务舞弊动机因素 | 第39-41页 |
4.1.1 HTTX业务不断扩大对融资的需求 | 第39页 |
4.1.2 避免退市的压力 | 第39-40页 |
4.1.3 HTTX内部股东套现的需求 | 第40-41页 |
4.2HTTX舞弊的机会因素 | 第41-43页 |
4.2.1 个人独裁的决策机制 | 第41-42页 |
4.2.2 股权高度集中导致失衡 | 第42页 |
4.2.3 独立董事形同虚设,中介机构唯利是图 | 第42-43页 |
4.2.4 证监会对HTTX监管漏洞 | 第43页 |
4.3 自我合理化借口 | 第43-44页 |
5 HTTX财务舞弊案例启示 | 第44-50页 |
5.1 减轻上市公司的舞弊压力 | 第44-45页 |
5.1.1 扩展公司融资渠道 | 第44页 |
5.1.2 建立合理的市场评价体系 | 第44-45页 |
5.2 减轻上市公司的舞弊机会 | 第45-48页 |
5.2.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| 第45-46页 |
5.2.2 完善公司股东大会章程 | 第46页 |
5.2.3 完善注册会计师和保荐人的监管约束系统 | 第46-47页 |
5.2.4 提高财务舞弊公司造假的成本 | 第47-48页 |
5.3 消除上市公司的舞弊借口 | 第48-50页 |
5.3.1 建立诚信的市场环境 | 第48页 |
5.3.2 提高社会预警机制 | 第48-50页 |
6 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