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4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5-16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6-32页 |
1.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1.2 植物耐旱的分子机制 | 第17-23页 |
1.2.1 植物感应干旱胁迫信号以及信号传导 | 第17-18页 |
1.2.2 植物耐旱相关的基因 | 第18-23页 |
1.3 转录组学技术在甘蓝型油菜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1.4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甘蓝型油菜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4-31页 |
1.4.1 蛋白质组学技术简介 | 第25-28页 |
1.4.2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油菜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8-31页 |
1.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31-32页 |
2 甘蓝型油菜响应干旱胁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研究 | 第32-39页 |
2.1 引言 | 第32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5页 |
2.2.1 实验材料种植与干旱处理 | 第32-33页 |
2.2.2 甘蓝型油菜干旱处理的表型观察 | 第33页 |
2.2.3 植物离体叶片失水率的测定 | 第33-34页 |
2.2.4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| 第34页 |
2.2.5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| 第34页 |
2.2.6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8页 |
2.3.1 干旱胁迫对甘蓝型油菜生长的影响 | 第35页 |
2.3.2 甘蓝型油菜离体叶片失水率的变化 | 第35-36页 |
2.3.3 干旱胁迫对油菜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2.3.4 干旱处理对油菜渗透保护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37页 |
2.3.5 干旱处理对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2.4 讨论 | 第38-39页 |
2.4.1 甘蓝型油菜通过控制营养生长适应干旱胁迫 | 第38页 |
2.4.2 甘蓝型油菜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学复杂性 | 第38-39页 |
3 甘蓝型油菜应答干旱胁迫的转录组学研究 | 第39-51页 |
3.1 引言 | 第39-40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3页 |
3.2.1 实验材料种植与处理 | 第40页 |
3.2.2 RNA提取、质量检测及浓度确定 | 第40-41页 |
3.2.3 RNA-seq文库构建和测序 | 第41页 |
3.2.4 测序数据的处理与筛选 | 第41-42页 |
3.2.5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7页 |
3.3.1 甘蓝型油菜应答干旱胁迫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| 第43页 |
3.3.2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3.3 差异表达基因的代谢通路分析 | 第44-47页 |
3.3.4 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| 第47页 |
3.4 讨论 | 第47-51页 |
3.4.1 甘蓝型油菜响应干旱胁迫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4.2 转录因子与蛋白激酶的调控分析 | 第48-51页 |
4 甘蓝型油菜应答干旱胁迫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| 第51-69页 |
4.1 引言 | 第51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51-54页 |
4.2.1 实验材料种植与处理 | 第51页 |
4.2.2 蛋白质提取及浓度测定 | 第51-52页 |
4.2.3 甘蓝型油菜叶片蛋白 2-DE电泳 | 第52-53页 |
4.2.4 甘蓝型油菜叶片总蛋白 2D-DIGE电泳 | 第53页 |
4.2.5 蛋白质胶内酶解和质谱鉴定 | 第53-54页 |
4.2.6 蛋白质功能分类、聚类分析和pathway分析 | 第54页 |
4.2.7 qRT-PCR分析 | 第54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9页 |
4.3.1 甘蓝型油菜响应干旱胁迫的 2D-DIGE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3.2 甘蓝型油菜应答干旱胁迫差异蛋白的功能分析 | 第55-57页 |
4.3.3 甘蓝型油菜干旱应答蛋白表达丰度聚类及基因表达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3.4 甘蓝型油菜干旱应答蛋白参与的代谢途径 | 第59页 |
4.4 讨论 | 第59-69页 |
4.4.1 光合作用和能量代谢受到影响 | 第59-61页 |
4.4.2 甘蓝型油菜应答干旱胁迫的抗氧化机制 | 第61-69页 |
5 甘蓝型油菜应答干旱胁迫的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 | 第69-98页 |
5.1 引言 | 第69页 |
5.2 材料与方法 | 第69-71页 |
5.2.1 实验材料种植与处理 | 第69页 |
5.2.2 甘蓝型油菜磷酸化蛋白的提取与定量 | 第69-70页 |
5.2.3 非胶内蛋白的酶解 | 第70页 |
5.2.4 磷酸肽的富集和纯化 | 第70-71页 |
5.2.5 磷酸肽的质谱鉴定和磷酸肽的定量 | 第71页 |
5.2.6 蛋白质功能分类、聚类分析和pathway分析 | 第71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71-77页 |
5.3.1 甘蓝型油菜响应干旱胁迫磷酸化蛋白及磷酸肽的差异分析 | 第71-72页 |
5.3.2 甘蓝型油菜应答干旱胁迫差异磷酸化蛋白的功能分析 | 第72-74页 |
5.3.3 甘蓝型油菜干旱胁迫响应磷酸化蛋白参与的代谢途径 | 第74-75页 |
5.3.4 整合差异表达蛋白及差异磷酸化蛋白数据分析 | 第75-76页 |
5.3.5 甘蓝型油菜应答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 | 第76-77页 |
5.4 讨论 | 第77-98页 |
5.4.1 信号转导相关的磷酸化蛋白应答干旱胁迫 | 第77-78页 |
5.4.2 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的磷酸化蛋白参与油菜的耐旱反应 | 第78-98页 |
6 βCA1的表达分析及功能验证 | 第98-107页 |
6.1 引言 | 第98页 |
6.2 材料与方法 | 第98-99页 |
6.2.1 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蓝型油菜碳酸酐酶的酶活性测量 | 第98页 |
6.2.2 qRT-PCR分析 | 第98-99页 |
6.2.3 拟南芥苗期耐旱性分析 | 第99页 |
6.2.4 拟南芥植株离体叶片失水率的测量 | 第99页 |
6.3 结果与分析 | 第99-105页 |
6.3.1 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蓝型油菜βCA1的表达分析 | 第99-101页 |
6.3.2 干旱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碳酸酐酶活性分析 | 第101-102页 |
6.3.3 甘蓝型油菜中βCA1三维结构的预测和分析 | 第102-103页 |
6.3.4 甘蓝型油菜中βCA1序列的分离鉴定 | 第103页 |
6.3.5 拟南芥βCA1基因突变体的抗旱表型鉴定 | 第103-104页 |
6.3.6 拟南芥βCA1突变体植株离体叶片失水率的分析 | 第104-105页 |
6.4 讨论 | 第105-107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107-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24页 |
附录I | 第124-134页 |
附录II | 第134-135页 |
致谢 | 第135-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