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明代哲学(1368~1644年)论文--其他论文

刘宗周“慎独”哲学研究

中文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绪论第11-26页
    一 立论依据及价值第11-12页
    二 刘宗周"慎独"哲学之相关概念界定及解读第12-13页
    三 近百年来刘宗周"慎独"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21页
    四 研究创新点、思路、重点难点和方法及存在的不足第21-26页
第一章 刘宗周"慎独"哲学的缘起第26-47页
    第一节 刘宗周"慎独"哲学面临的时代课题第2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刘宗周的生平事迹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晚明的文化语境第30-37页
    第二节 刘宗周"慎独"哲学的内在机缘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晚明理学的桎梏和心学的困境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刘宗周"慎独"哲学的理论渊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刘宗周"慎独"哲学的特征第43-45页
    小结第45-47页
第二章 "独者心极也"之"慎独"本体论第47-80页
    第一节 "独"为"良知本体"第47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"心""独"之辨第47-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"独体"之本体论和心性论的双重指向第55-64页
    第二节 "合心意知物,乃见心之全体"之"心"论第64-7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"心以气言,而性其条理也"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心意知物圆融的本然之"心"第70-73页
    第三节 "慎独"是本体与工夫的合第73-7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"慎独即工夫即本体"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刘宗周"慎独"哲学的定性与定位第76-79页
    小结第79-80页
第三章 "微处得力,命中得力"之"慎独"工夫论第80-115页
    第一节 "敬则无往不敬"之"慎独"工夫法要第80-8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"独即在静存"第80-8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"诚敬则无破绽"第85-89页
    第二节 "指情言性"之"慎独"工夫理念的转换第8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"喜怒哀乐,性之发也"的情欲论第89-9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"指情言性"与"圣人尽人以达天"第95-101页
    第三节 "迁善改过"之"慎独"实践工夫第101-11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人谱》之"过恶论"第101-10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"省察只是存养中最得力处"第107-114页
    小结第114-115页
第四章 "天下之大计,终不外乎人心"之"慎独"政治功用第115-139页
    第一节 "仁义育天下,义以正天下"的治道理念第115-1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"尧、舜之道,仁义而已矣"基本治道原理第115-1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"慎独可以行王道"的心学意蕴第124-129页
    第二节 "一恕推万恕"的"公"的政治理念第129-1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"公"的本体论内涵和政治维度第129-1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"以天下之耳目公天下之视听"的民本思想第134-136页
    小结第136-139页
余论 刘宗周"慎独"哲学的评价第139-146页
    第一节 刘宗周"慎独"哲学的历史价值第139-140页
    第二节 刘宗周"慎独"哲学的现代价值第140-1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法治社会中"慎独"的道德调适功用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"慎独"道德修养工夫养护生命和安顿心灵第144-146页
结语第146-149页
参考文献第149-159页
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159-160页
致谢第160页

论文共1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几类新型广义逆的研究
下一篇:荀子“群居和一”的政治哲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