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规划研究--以葡萄主题园为例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基本问题的探讨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创新点 | 第13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3-18页 |
·农林作物 | 第13页 |
·观光农业、旅游农业、休闲农业 | 第13-14页 |
·主题公园、植物专类园、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 | 第14-15页 |
·酒庄 | 第15页 |
·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 | 第18-36页 |
·国外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 | 第18-21页 |
·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| 第18-21页 |
·国外主题公园的发展概况 | 第21页 |
·外国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| 第21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 | 第21-36页 |
·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 | 第21-23页 |
·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概况 | 第23-24页 |
·我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概况 | 第24-25页 |
·我国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| 第25-36页 |
第三章 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规划体系的构建 | 第36-50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36-39页 |
·农业系统论 | 第36页 |
·旅游系统论 | 第36页 |
·农业区位理论 | 第36-37页 |
·旅游区位论 | 第37页 |
·农业文化论 | 第37页 |
·园林设计理论 | 第37页 |
·体验经济理论 | 第37-38页 |
·旅游经济学理论 | 第38页 |
·旅游心理学理论 | 第38页 |
·可持续的景观设计理论 | 第38-39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功能表达与特点 | 第39-41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功能表达 | 第39-40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特点 | 第40-41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主要规划内容 | 第41-50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前期策划研究 | 第41-44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要素 | 第44-47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运营模式规划 | 第47-50页 |
第四章 葡萄主题文化园实证调研与综合评价 | 第50-126页 |
·葡萄主题文化园研究样点案例调查 | 第50-103页 |
·葡萄主题文化园规划开发的条件 | 第50-53页 |
·葡萄主题文化园研究样点调查 | 第53-103页 |
·葡萄主题文化园的综合评价模型的确定 | 第103-121页 |
·葡萄主题文化园综合评价方法的选用 | 第103-105页 |
·葡萄主题文化园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105-121页 |
·葡萄主题文化园实证案例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| 第121-124页 |
·研究案例综合的评价 | 第121-123页 |
·研究案例综合评价的结论与讨论 | 第123-124页 |
·小结 | 第124-126页 |
第五章 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规划的优化模式 | 第126-140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条件 | 第126-127页 |
·适宜的自然条件 | 第126页 |
·优越的地理区位 | 第126页 |
·可开发的作物资源 | 第126-127页 |
·深厚的文化内涵 | 第127页 |
·先进的科学技术 | 第127页 |
·鲜明的特色 | 第127页 |
·完备的服务设施 | 第127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原则 | 第127-129页 |
·遵循"三产相结合"的原则 | 第128页 |
·遵循"主体作物的可开发性"的原则 | 第128页 |
·遵循"深度挖掘与表达作物文化"的原则 | 第128页 |
·遵循"大力开发特色产业项目"的原则 | 第128-129页 |
·遵循"空间风貌表达的整体性"原则 | 第129页 |
·遵循"景观体系构建的独特性"原则 | 第129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规划的优化模式 | 第129-140页 |
·园址的选择 | 第129-130页 |
·功能分区的规划 | 第130-131页 |
·产业项目的规划 | 第131-133页 |
·基础设施规划 | 第133-136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运营模式规划 | 第136-138页 |
·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对策 | 第138-1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0-144页 |
附录 | 第144-146页 |
图片来源 | 第146-148页 |
致谢 | 第148-15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