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文化对当今造园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--以阳光养生文化园规划设计为例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·研究目的和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研究内容和框架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特色和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·本文特色 | 第13页 |
·本文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2 中国古代养生文化概述 | 第15-43页 |
·养生的概念 | 第15-20页 |
·养生概念的定义 | 第15-16页 |
·养生概念的外延 | 第16-18页 |
·养生的基本原则 | 第18-20页 |
·相关概念的厘定 | 第20页 |
·中国古代养生文化历程 | 第20-23页 |
·中国古典园林中养生文化的应用 | 第23-43页 |
·中国古典园林的养生方法与思想 | 第23-27页 |
·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养生智慧 | 第27-38页 |
·古典造园中的养生要素 | 第38-43页 |
3 养生文化对当今造园的影响 | 第43-69页 |
·养生文化影响下的当今造园概况 | 第43-46页 |
·养生文化影响下造园的特征 | 第44-45页 |
·养生文化影响下造园的类型 | 第45-46页 |
·山水造园中养生文化开发的深度和尺度 | 第46页 |
·当今造园中生态养生的主要途径 | 第46-49页 |
·天然氧吧"森林浴" | 第47-48页 |
·阳光维生素"日光浴" | 第48页 |
·天然矿物温泉浴 | 第48-49页 |
·花木浴 | 第49页 |
·声浴 | 第49页 |
·泥浴 | 第49页 |
·中医养生在造园中的应用 | 第49-51页 |
·中医特色药膳系列 | 第50-51页 |
·中医养生会所 | 第51页 |
·茅山养生主题文化区规划概述 | 第51-63页 |
·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| 第56页 |
·主题定位 | 第56-58页 |
·总体规划 | 第58-61页 |
·茅山风景区中的养生文化主题 | 第61-62页 |
·茅山风景区养生环境营造 | 第62-63页 |
·崂山道家养生文化区概述 | 第63-66页 |
·崂山养生历史与养生环境 | 第63-64页 |
·崂山养生文化园中的风景园林特征 | 第64-65页 |
·基于道教文化的养生环境营造 | 第65-66页 |
·小结 | 第66-69页 |
4 实证研究——涟水阳光养生文化园规划设计 | 第69-95页 |
·建设背景 | 第69页 |
·指导思想 | 第69页 |
·规划原则和规划依据 | 第69-70页 |
·规划原则 | 第69页 |
·规划依据 | 第69-70页 |
·现状基础条件分析 | 第70-74页 |
·区位与交通 | 第70-71页 |
·园区用地与自然条件概况 | 第71页 |
·现状产业资源 | 第71-73页 |
·现状基础设施 | 第73页 |
·历史文化 | 第73-74页 |
·园区总体规划 | 第74-95页 |
·总体目标 | 第79页 |
·功能定位 | 第79-80页 |
·市场定位 | 第80页 |
·项目特色 | 第80-81页 |
·功能分区 | 第81-84页 |
·道路规划 | 第84页 |
·种植规划 | 第84-86页 |
·景点规划布局 | 第86-88页 |
·河道景观规划 | 第88-89页 |
·主要景点 | 第89-95页 |
5 主要结论与讨论 | 第95-99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95-96页 |
·讨论 | 第96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