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1 前言 | 第12-16页 |
| 1.1 选题依据 | 第12-14页 |
| 1.1.1 左右半脑生理机制上的差异 | 第12页 |
| 1.1.2 左撇子属于小众人群,右撇子不熟悉、不适应其打法 | 第12-13页 |
| 1.1.3 双打比赛讲究配合站位和走位 | 第13页 |
| 1.1.4 中国乒乓球成绩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 | 第13-14页 |
| 1.2 研究目的 | 第14-16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16-21页 |
| 2.1 羽毛球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| 2.2 乒乓球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2.3 网球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| 2.4 大脑两半球对身体两侧肢体运动的生理机制差异 | 第19-21页 |
|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21-26页 |
| 3.1 研究对象 | 第21页 |
| 3.2 研究方法 | 第21-26页 |
| 3.2.1 数理统计法 | 第21页 |
| 3.2.2 录像观察法 | 第21-24页 |
| 3.2.3 落点区域划分 | 第24-25页 |
| 3.2.4 质量评估标准 | 第25页 |
| 3.2.5 专家访谈法 | 第25页 |
| 3.2.6 直接观察法 | 第25-26页 |
| 4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48页 |
| 4.1 生理机制 | 第26-27页 |
| 4.1.1 概念及前人研究成果 | 第26页 |
| 4.1.2 左撇子在生理机制上的优势 | 第26-27页 |
| 4.2 双打比赛中位置轮换 | 第27-38页 |
| 4.2.1 羽毛球站位分析 | 第27-33页 |
| (1)对左右手配对的打法进行分析 | 第29页 |
| (2)对右右手配对的打法进行分析 | 第29页 |
| (3)案例研究 | 第29-33页 |
| 4.2.2 乒乓球的站位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(1) 案例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4.2.3 网球的站位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(1)对左右手配对的打法进行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(2)对右右手配对的打法进行分析 | 第37页 |
| (3)案例研究 | 第37-38页 |
| 4.2.4 结果分析 | 第38页 |
| 4.3 球的旋转与习惯性 | 第38-44页 |
| 4.3.1 羽毛球球的旋转与习惯性 | 第38-40页 |
| (1)直接观察比赛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4.3.2 网球的旋转与习惯性 | 第40-41页 |
| 4.3.3 乒乓球的旋转与习惯性 | 第41-43页 |
| (1)案例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4.3.4 分析总结 | 第43-44页 |
| 4.4 网球ATP积分排名 | 第44-48页 |
| 4.4.1 ATP双打排名 | 第44-45页 |
| 4.4.2 ATP组合排名 | 第45-47页 |
| 4.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5 结论与建议 | 第48-50页 |
| 5.1 结论 | 第48-49页 |
| 5.1.1 生理机制优势 | 第48页 |
| 5.1.2 位置互补优势 | 第48页 |
| 5.1.3 球的旋转与习惯性优势 | 第48页 |
| 5.1.4 配合上的优势 | 第48-49页 |
| 5.1.5 三小球左右配对优势排序 | 第49页 |
| 5.2 建议 | 第49-50页 |
| 5.2.1 早期挖掘及注重培养左撇子运动员 | 第49页 |
| 5.2.2 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 | 第49页 |
| 5.2.3 训练时加强以左撇子为训练对象 | 第49页 |
| 5.2.4 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,增强人民体质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| 附录 A: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