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上篇 文献综述 | 第12-21页 |
第一章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5页 |
1. 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2.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3页 |
3.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鹿角藤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1. 资源分布 | 第15页 |
2. 药理活性 | 第15-16页 |
3. 农用活性 | 第16页 |
4. 工业应用 | 第16-17页 |
5. 观赏性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蜈蚣草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1. 资源分布 | 第18页 |
2. 药理活性 | 第18页 |
3. 工业应用 | 第18-19页 |
4. 观赏性 | 第19-20页 |
第四章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下篇 研究内容 | 第21-55页 |
第一章 海南鹿角藤和蜈蚣草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| 第21-27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4页 |
1.1 材料 | 第21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21-24页 |
1.2.1 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| 第21-23页 |
1.2.2 海南鹿角藤氯仿相柱层析分离 | 第23-24页 |
1.2.3 蜈蚣草乙酸乙酯相柱层析分离 | 第24页 |
1.2.4 成分分析与结构鉴定 | 第24页 |
2.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26页 |
2.1 萃取物得率 | 第24-25页 |
2.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| 第25-26页 |
3. 结论与讨论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海南鹿角藤和蜈蚣草生物活性研究 | 第27-55页 |
1. 海南鹿角藤和蜈蚣草除草活性研究 | 第27-43页 |
1.1 供试植物及植物种子 | 第27页 |
1.2 供试主要仪器及试剂 | 第27页 |
1.3 试验方法 | 第27-32页 |
1.3.1 对受体植物除草活性的测定 | 第28页 |
1.3.2 海南鹿角藤氯仿萃取物对受体植物体内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测定 | 第28-31页 |
1.3.3 海南鹿角藤氯仿柱层析物对受体植物除草活性测定 | 第31-32页 |
1.4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42页 |
1.4.1 海南鹿角藤对受体植物除草活性的测定 | 第32-36页 |
1.4.2 海南鹿角藤氯仿萃取物对黄瓜体内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测定 | 第36-38页 |
1.4.3 海南鹿角藤氯仿萃取物对含羞草盆栽及形态指标测定 | 第38-39页 |
1.4.4 蜈蚣草对受体植物除草活性的测定 | 第39-42页 |
1.5 结论与讨论 | 第42-43页 |
2. 海南鹿角藤和蜈蚣草抑菌活性研究 | 第43-48页 |
2.1 供试药剂 | 第43页 |
2.2 供试病原菌及来源 | 第43页 |
2.3 试验方法 | 第43页 |
2.3.1 粗提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| 第43页 |
2.3.2 氯仿相柱层析组分对植物病原菌的活性测定 | 第43页 |
2.4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8页 |
2.4.1 海南鹿角藤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| 第43-45页 |
2.4.2 蜈蚣草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| 第45-48页 |
2.5 结论与讨论 | 第48页 |
3. 海南鹿角藤和蜈蚣草杀虫活性研究 | 第48-55页 |
3.1 供试材料 | 第48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48-49页 |
3.2.1 粗提物对莴苣指管蚜的活性测定 | 第48-49页 |
3.2.2 粗提物对斜纹夜蛾的活性测定 | 第49页 |
3.2.3 氯仿萃取物对莴苣指管蚜和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 | 第49页 |
3.2.4 数据处理 | 第49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3页 |
3.3.1 海南鹿角藤杀虫活性测定结果 | 第49-51页 |
3.3.2 蜈蚣草提取物杀虫活性测定结果 | 第51-53页 |
3.4 结论与讨论 | 第53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附图 | 第61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