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6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1-15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5-31页 |
1.1 甜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9页 |
1.1.1 病理学研究 | 第16-19页 |
1.1.1.1 病原菌 | 第16-17页 |
1.1.1.2 影响发病因素 | 第17-18页 |
1.1.1.3 致病机制与传播途径 | 第18页 |
1.1.1.4 防治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1.2 抗性基因研究 | 第19页 |
1.2 甜瓜白粉病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4页 |
1.2.1 病理学研究 | 第20-23页 |
1.2.1.1 病原菌 | 第20-22页 |
1.2.1.2 影响发病因素 | 第22页 |
1.2.1.3 致病机制与传播途径 | 第22-23页 |
1.2.1.4 防治方法 | 第23页 |
1.2.2 抗性基因研究 | 第23-24页 |
1.3 甜瓜蔓枯病的研究进展 | 第24-27页 |
1.3.1 病理学研究 | 第24-26页 |
1.3.1.1 病原菌 | 第24-25页 |
1.3.1.2 影响发病因素 | 第25页 |
1.3.1.3 致病机制与传播途径 | 第25-26页 |
1.3.1.4 防治方法 | 第26页 |
1.3.2 抗性基因研究 | 第26-27页 |
1.4 分子标记技术在甜瓜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| 第27-30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、内容及意义 | 第30-31页 |
2 甜瓜种质资源抗病性分子鉴定 | 第31-43页 |
2.1 引言 | 第31-32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7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32-33页 |
2.2.2 实验方法 | 第33-37页 |
2.2.2.1 甜瓜种植 | 第33页 |
2.2.2.2 CTAB微量提取基因组DNA | 第33-34页 |
2.2.2.3 PCR扩增 | 第34-35页 |
2.2.2.4 胶回收 | 第35-36页 |
2.2.2.5 PCR产物克隆 | 第36-37页 |
2.2.2.6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体系的建立 | 第37页 |
2.3 结果及分析 | 第37-42页 |
2.3.1 甜瓜抗枯萎病的分子鉴定 | 第37-38页 |
2.3.2 甜瓜抗白粉病种质的鉴定 | 第38-39页 |
2.3.3 甜瓜抗蔓枯病种质的鉴定 | 第39-42页 |
2.4 小结与讨论 | 第42-43页 |
3 甜瓜亚种间杂交与回交育种 | 第43-55页 |
3.1 引言 | 第43-44页 |
3.2 实验材料 | 第44页 |
3.3 方法与结果 | 第44-54页 |
3.3.1 回交后代的获得 | 第44页 |
3.3.2 回交后代抗病性的分子鉴定 | 第44-48页 |
3.3.2.1 F_1代抗病性的分子鉴定 | 第44-46页 |
3.3.2.2 BC_1和BC_2代抗病性分子鉴定 | 第46-48页 |
3.3.3 KASP~(TM)检测Fom-2序列的SNP位点 | 第48-53页 |
3.3.3.1 KASP~(TM)的定义及原理 | 第48-49页 |
3.3.3.2 KASP检测的方法 | 第49-50页 |
3.3.3.3 ABI StepOne PCR扩增仪使用方法 | 第50-52页 |
3.3.3.4 KASP~(TM)结果 | 第52-53页 |
3.3.4 BC_2代植株田间表现 | 第53-54页 |
3.4 结论与讨论 | 第54-55页 |
4 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