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7-9页 |
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1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 | 第15-28页 |
1.1 烟粉虱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1.1 烟粉虱的发育阶段及其形态特征 | 第15页 |
1.1.2 烟粉虱的危害方式 | 第15-16页 |
1.1.3 烟粉虱的入侵历史及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 极端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| 第17-21页 |
1.2.1 极端温度对昆虫生存及分布影响 | 第17-18页 |
1.2.2 昆虫对极端温度的适应方式 | 第18-20页 |
1.2.3 极端温度对烟粉虱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1.3 入侵物种竞争取代土著物种的机制 | 第21-25页 |
1.3.1 生物入侵及相互取代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3.2 竞争取代机制 | 第22-23页 |
1.3.3 烟粉虱隐种间取代机制 | 第23-25页 |
1.4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| 第25-28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25-26页 |
1.4.2 研究主要内容 | 第26-28页 |
2 基本材料和方法 | 第28-38页 |
2.1 基本材料 | 第28-31页 |
2.1.1 供试昆虫及其种群维持 | 第28-29页 |
2.1.3 生态学研究相关的仪器与设备 | 第29-30页 |
2.1.4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关主要仪器 | 第30-31页 |
2.2 方法 | 第31-38页 |
2.2.1 烟粉虱隐种鉴定(RAPD-PCR法) | 第31-33页 |
2.2.2 Real-Time PCR方法 | 第33-35页 |
2.2.3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5-38页 |
3 极端温度对成虫、伪蛹及卵的影响 | 第38-47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1.1 供试昆虫及植物 | 第38页 |
3.1.2 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对成虫、伪蛹及卵存活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2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9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3.1 极端高温对成虫存活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3.2 极端高温对卵孵化率的影响 | 第40页 |
3.3.3 极端高温对伪蛹羽化率的影响 | 第40页 |
3.3.4 极端低温对成虫存活的影响 | 第40页 |
3.4 讨论 | 第40-47页 |
4 极端温度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| 第47-53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7页 |
4.1.1 供试昆虫及植物 | 第47页 |
4.1.2 极端温度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| 第47页 |
4.2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8页 |
4.3.1 极端高温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| 第48页 |
4.3.2 极端低温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| 第48页 |
4.4 讨论 | 第48-53页 |
5 极端高温对烟粉虱热激蛋白相关基因的影响 | 第53-56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53页 |
5.1.1 供试昆虫及植物 | 第53页 |
5.1.2 极端高温对烟粉虱热激蛋白相关基因的影响 | 第53页 |
5.2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53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4 讨论 | 第54-56页 |
6 总讨论 | 第56-60页 |
6.1 极端温度对烟粉虱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6.2 极端温度对烟粉虱隐种之间取代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6.3 本研究的困难及不足之处 | 第58页 |
6.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58页 |
6.5 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7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