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转化型抢劫罪共犯之认定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引言第11-12页
第一章 转化型抢劫罪共犯之成立条件第12-22页
    一、转化型抢劫罪共犯成立的主体条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主体年龄界定的问题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主体为身份犯的问题第13-15页
    二、转化型抢劫罪共犯成立的客观条件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共同实施基础犯罪行为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共同实施转化犯罪行为第17-19页
    三、转化型抢劫罪共犯成立的主观条件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犯意联络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主观目的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关联问题第21-22页
第二章 转化型抢劫罪共犯之责任范围第22-30页
    一、共同犯罪人的责任范围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组织犯的责任范围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实行犯的责任范围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帮助犯的责任范围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教唆犯的责任范围第26页
    二、共犯实行过限的责任范围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主观心理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客观行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具体情形第28-30页
第三章 转化型抢劫罪共犯之特殊形态第30-39页
    一、片面共犯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片面实行犯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片面教唆犯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片面帮助犯第31-32页
    二、间接正犯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以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为被利用人实行的犯罪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以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为被利用人实行的犯罪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相关问题探讨第33-34页
    三、共同正犯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共谋共同正犯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承继共同正犯第35-36页
    四、具有加重情节的转化型抢劫罪共犯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财产数额巨大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暴力导致伤亡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竞合情形第37-39页
结语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1页
致谢第41-42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2页

论文共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关于刑事和解制度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
下一篇: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--以S支行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