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转化型抢劫罪共犯之成立条件 | 第12-22页 |
一、转化型抢劫罪共犯成立的主体条件 | 第12-15页 |
(一) 主体年龄界定的问题 | 第12-13页 |
(二) 主体为身份犯的问题 | 第13-15页 |
二、转化型抢劫罪共犯成立的客观条件 | 第15-19页 |
(一) 共同实施基础犯罪行为 | 第15-17页 |
(二) 共同实施转化犯罪行为 | 第17-19页 |
三、转化型抢劫罪共犯成立的主观条件 | 第19-22页 |
(一) 犯意联络 | 第19-20页 |
(二) 主观目的 | 第20-21页 |
(三) 关联问题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转化型抢劫罪共犯之责任范围 | 第22-30页 |
一、共同犯罪人的责任范围 | 第22-26页 |
(一) 组织犯的责任范围 | 第22-25页 |
(二) 实行犯的责任范围 | 第25-26页 |
(三) 帮助犯的责任范围 | 第26页 |
(四) 教唆犯的责任范围 | 第26页 |
二、共犯实行过限的责任范围 | 第26-30页 |
(一) 主观心理 | 第27页 |
(二) 客观行为 | 第27-28页 |
(三) 具体情形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转化型抢劫罪共犯之特殊形态 | 第30-39页 |
一、片面共犯 | 第30-32页 |
(一) 片面实行犯 | 第30-31页 |
(二) 片面教唆犯 | 第31页 |
(三) 片面帮助犯 | 第31-32页 |
二、间接正犯 | 第32-34页 |
(一) 以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为被利用人实行的犯罪 | 第32页 |
(二) 以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为被利用人实行的犯罪 | 第32-33页 |
(三) 相关问题探讨 | 第33-34页 |
三、共同正犯 | 第34-36页 |
(一) 共谋共同正犯 | 第34-35页 |
(二) 承继共同正犯 | 第35-36页 |
四、具有加重情节的转化型抢劫罪共犯 | 第36-39页 |
(一) 财产数额巨大 | 第37页 |
(二) 暴力导致伤亡 | 第37页 |
(三) 竞合情形 | 第37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