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航空、航天论文--航空论文--航空仪表、航空设备、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--辅助设备论文--液压设备论文

超磁致伸缩电静液作动器磁场与流场特性及试验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注释表第17-18页
缩略词第18-1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9-30页
    1.1 论文研究背景第19-20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26-28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 1.5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第29-30页
第二章 超磁致伸缩电静液作动器工作原理及其机械结构第30-40页
    2.1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应用特性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磁致伸缩特性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温度特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预压力相关特性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“倍频”特性第31-32页
    2.2 超磁致伸缩电静液作动器的工作原理第32-33页
    2.3 超磁致伸缩电静液作动器主要功能部件及其关键技术的解决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整体结构方案与设计要求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主要零部件设计及关键技术的解决第35-3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 作动器磁路结构及其优化第40-51页
    3.1 磁路的数学建模第40-42页
    3.2 磁场有限元分析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磁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控制磁场均匀性分析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偏置磁场均匀性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3.3 磁场试验研究与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磁场试验平台的搭建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磁场特性试验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四章 作动器泵腔与管路模块流场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第51-62页
    4.1 悬臂梁阀的流固耦合分析第51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悬臂梁阀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悬臂梁阀的静态流场分析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悬臂梁阀的动态流场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4.2 泵腔的流场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4.3 管路的流场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五章 作动器电-机转换模块数学模型与试验验证第62-77页
    5.1 电-机转换模块的数学模型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电压-电流动态转换模型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准静态条件下的磁化模型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动态条件下磁化模型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磁致伸缩模型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结构动力学模型第66-67页
    5.2 电-机转换模块的仿真研究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8-71页
    5.3 电-机转换模块的试验验证与分析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试验平台的搭建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磁化过程试验验证与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输出位移试验验证与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第六章 作动器机-液转换模块的数学模型及作动器整体仿真分析第77-95页
    6.1 机-液转换模块的理论模型第77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执行器动力学模型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泵腔压力模型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阀片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管路油液动力学模型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液压缸活塞杆动力学模型第82-83页
    6.2 超磁致伸缩电静液作动器仿真模型第83-84页
    6.3 超磁致伸缩电静液作动器仿真分析第84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执行器位移仿真结果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泵腔压力仿真结果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阀片动态仿真结果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管路油液动态仿真结果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作动器输出位移与流量仿真结果第92-94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94-95页
第七章 作动器试验与模型结果对比研究及其特性分析第95-111页
    7.1 试验样机第95页
    7.2 测试系统构成与试验原理第95-96页
    7.3 空载条件下作动器的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第96-10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泵腔活塞位移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液压缸流量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作动器实测流量效率第99-100页
    7.4 带负载条件下作动器的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泵腔活塞位移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液压缸流量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第103-104页
    7.5 试验条件下作动器主要结构参数与其流量特性的映射规律第104-109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国内外超磁致伸缩棒对比试验结果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不同密封膜片厚度对比试验结果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7.5.3 不同悬臂梁阀片厚度对比试验结果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7.5.4 不同蓄能器刚度对比试验结果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7.5.5 不同液压缸活塞面积对比试验结果第108-109页
    7.6 本章小结第109-111页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-114页
    8.1 论文总结第111-112页
    8.2 研究展望第112-114页
参考文献第114-120页
致谢第120-121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1-122页

论文共12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典型零件形状误差的PSD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研究
下一篇:超磁致伸缩电静液作动器温度场分布与热位移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