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研究背景综述 | 第8-26页 |
1.1 Zn~(2+)在生命体和环境中的作用 | 第8-9页 |
1.2 Zn~(2+)的小分子探针 | 第9-11页 |
1.3 锌指蛋白的功能及分类 | 第11-13页 |
1.4 PML蛋白介绍 | 第13-14页 |
1.5 荧光蛋白的发展 | 第14-19页 |
1.6 基因编码型FRET探针研究进展 | 第19-23页 |
1.7 本研究工作的意义 | 第23-26页 |
第二章 基于PML蛋白的Zn~(2+)荧光探针研究 | 第26-6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6-35页 |
2.1.1 菌株与质粒 | 第26页 |
2.1.2 主要生物试剂 | 第26-27页 |
2.1.3 培养基 | 第27页 |
2.1.4 主要仪器 | 第27-29页 |
2.1.5 主要试剂及配方 | 第29-35页 |
2.1.5.1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用试剂 | 第29页 |
2.1.5.2 抗生素及诱导剂 | 第29-30页 |
2.1.5.3 含His-tag的蛋白纯化试剂 | 第30-31页 |
2.1.5.4 热感受态细胞制备试剂 | 第31页 |
2.1.5.5 SDS-PAGE试剂及溶液 | 第31-35页 |
2.2 实验流程 | 第35-36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36-45页 |
2.3.1 目的基因的扩增 | 第36-38页 |
2.3.1.1 引物设计 | 第36-37页 |
2.3.1.2 PCR反应体系 | 第37页 |
2.3.1.3 PCR反应程序 | 第37-38页 |
2.3.2 质粒小提试剂盒方法 | 第38-39页 |
2.3.3 PCR Cleanup Kit回收纯化目的基因片段 | 第39-40页 |
2.3.4 酶切及回收片段 | 第40-41页 |
2.3.4.1 双酶切反应体系 | 第40页 |
2.3.4.2 DNA Gel Extraction Kit凝胶回收DNA | 第40-41页 |
2.3.5 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 | 第41-42页 |
2.3.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42页 |
2.3.7 连接产物的大肠杆菌转化 | 第42-43页 |
2.3.8 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| 第43-44页 |
2.3.8.1 菌落PCR验证 | 第43页 |
2.3.8.2 重组质粒pRSET/目的基因的提取及双酶切验证 | 第43-44页 |
2.3.9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44页 |
2.3.10 目的蛋白的纯化 | 第44-45页 |
2.4 实验结果 | 第45-58页 |
2.4.1 模型蛋白的pRSET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45-53页 |
2.4.1.1 单锌指突变型蛋白质粒的构建 | 第45-47页 |
2.4.1.2 含CFP-PML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47-50页 |
2.4.1.2.1 重组载体构建示意图 | 第47-48页 |
2.4.1.2.2 重组质粒CFP-PML/pRSET的构建 | 第48-50页 |
2.4.1.3 含PML-YFP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50-51页 |
2.4.1.3.1 重组质粒PML-YFP/pRSET的构建 | 第50-51页 |
2.4.1.4 含CFP-PML-PML-YFP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51-52页 |
2.4.1.5 含CFP-RBB-YFP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52-53页 |
2.4.2 构建的目的重组融合蛋白示意图 | 第53页 |
2.4.3 重组蛋白的表达 | 第53-5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三章 荧光蛋白Zn~(2+)探针的检测 | 第60-76页 |
3.1 模型蛋白荧光探针的检测 | 第60-73页 |
3.1.1 模型探针与Zn~(2+)响应条件初步探索 | 第60-62页 |
3.1.2 突变型单锌指探针对Zn~(2+)的响应和选择性 | 第62-66页 |
3.1.3 含重复PML序列的探针对Zn~(2+)的响应和选择性 | 第66-71页 |
3.1.4 分子间单荧光蛋白探针对Zn~(2+)的响应和选择性 | 第71-73页 |
3.2 本章小结 | 第73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硕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