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金的重要性 | 第9-10页 |
1.2 金离子回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 金离子的检测方法 | 第11-15页 |
1.3.1 金离子荧光传感器 | 第11-13页 |
1.3.2 金离子的生物传感器 | 第13-15页 |
1.4 金离子调控机制 | 第15-16页 |
1.5 BioBrick技术 | 第16-21页 |
1.5.1 BioBrick组装原理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金离子检测及吸附一体化系统的构建 | 第21-6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2-27页 |
2.1.1 菌株和质粒 | 第22页 |
2.1.2 主要试剂和酶 | 第22-23页 |
2.1.3 实验仪器 | 第23页 |
2.1.4 分子克隆中使用的缓冲液和试剂的配制 | 第23-27页 |
2.1.4.1 用于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及抗生素 | 第23-24页 |
2.1.4.2 核酸的检测 | 第24页 |
2.1.4.3 SDS-PAGE电泳 | 第24-25页 |
2.1.4.4 制备感受态细胞所用试剂 | 第25页 |
2.1.4.5 蛋白质纯化试剂 | 第25-27页 |
2.2 实验内容 | 第27-44页 |
2.2.1 目标基因的来源 | 第27页 |
2.2.2 目的基因的修饰 | 第27-28页 |
2.2.2.1 引物设计 | 第27-28页 |
2.2.3 目的片段PCR扩增 | 第28-29页 |
2.2.4 PCR产物检测 | 第29-30页 |
2.2.5 PCR产物纯化 | 第30页 |
2.2.6 PCR产物酶切 | 第30-31页 |
2.2.7 PCR产物酶切及纯化 | 第31-33页 |
2.2.8 PCR酶切产物BioBrick组装 | 第33-36页 |
2.2.9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反应 | 第36-37页 |
2.2.10 连接产物的转化 | 第37-39页 |
2.2.10.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37-38页 |
2.2.10.2 连接产物在大肠杆菌中转化 | 第38-39页 |
2.2.11 重组菌体的筛选与鉴定 | 第39-41页 |
2.2.11.1 菌落PCR | 第39-40页 |
2.2.11.2 重组质粒的提取 | 第40-41页 |
2.2.12 重组载体系统的检测及吸附 | 第41-44页 |
2.2.12.1 对金离子灵敏度的检测 | 第41页 |
2.2.12.2 对金离子的选择性检测 | 第41-42页 |
2.2.12.3 混合金属溶液中金离子选择性检测 | 第42页 |
2.2.12.4 诱导时间对金离子检测的影响 | 第42页 |
2.2.12.5 金离子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2.2.12.6 细菌菌体蛋白表达鉴定 | 第43-44页 |
2.3 实验结果 | 第44-57页 |
2.3.1 金离子检测及吸附系统质粒构建 | 第44-45页 |
2.3.2 原始质粒pSB1A2质粒的构建 | 第45-51页 |
2.3.2.1 基础载体pgols-golS-pgolb-rfp-terminator/pSB1A2获取 | 第45-47页 |
2.3.2.2 重组载体pgols-golS-pgolb-rfp-terminator/pSB1A2获取 | 第47-48页 |
2.3.2.4 质粒pgols-golS-pgolb-rfp-terminator-pgolb/pSB1A2构建 | 第48-49页 |
2.3.2.5 pgols-golS-pgolb-rfp-terminator-pgolb-lpp-ompa-golb/pSB1A2构建 | 第49-50页 |
2.3.2.6 pgols-golS-pgolb-rfp-terminator-pgolb-Ipp-ompa-golb-terminatorf/pSB1A2质粒亚克隆 | 第50-51页 |
2.3.3 对金离子的灵敏度检测 | 第51-53页 |
2.3.4 对金离子的选择性检测 | 第53-54页 |
2.3.5 混合金属溶液中金离子选择性检测 | 第54页 |
2.3.6 金离子浓度和诱导时间对检测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2.3.7 金离子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2.3.8 重组蛋白的表达 | 第56-57页 |
2.4 讨论 | 第57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