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工业经济论文--中国工业经济论文--中国工业经济史论文

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研究(1851-1938)

中文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绪论第14-44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起与研究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选题缘起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方法与资料的运用第16页
    二、学界的研究现状与主要分歧第16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内学界对近代中国手工业的宏观研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国内学界对近代中国手工业的区域和行业性研究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海外学界对中国近代手工业的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学界对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调查和研究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学界的主要观点及其问题第26-30页
    三、文章的内容及其结构安排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文章的主旨、主线及重点、难点、创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文章的篇章结构及其大致内容第31-32页
    四、文章相关概念的辨析及界定第32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“工厂”与“手工业”概念的阐述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“云贵高原”空间及其“近代”时间的界定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“近代工业”与“近代手工业”内涵的辨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“市场联动”与“资源整合”理论的诠释第40-44页
第一章 云贵高原传统手工业的变与不变第44-71页
    第一节 传统棉纺织业第44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棉纺织原料的来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棉纺织生产及其市场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蚕桑业的兴起及其发展第51-54页
    第二节 冶矿业的开采及其市场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云贵冶矿业的开采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矿业资源对客民的吸引及其影响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矿产的销售及其市场第59-61页
    第三节 其它特色手工业及商贸的变动第61-7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其它特色手工业的发展概况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客商对云贵手工业的带动及本地商人的成长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传统贸易的联动与整合第66-71页
第二章 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兴起第71-101页
    第一节 鸦片与机制洋纱的整合及客商与市场的联动第71-8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带动因子:鸦片种植与近代商人的成长第71-7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市场联动:鸦片贸易与外地市场及客商的关系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资源整合:“改贩洋纱入(滇)黔以易鸦片”的双向贸易第81-83页
    第二节 机制洋纱的输入与云贵高原手工业的变动第83-10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土纱业中引起了一个革命”:机制洋纱对传统棉料来源的取代及其影响第83-8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机制洋纱的助推:织布业的发展与不足第88-9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同床异变:云贵与成渝近代棉纺织兴起与变动的差异第95-101页
第三章 工业化的兴起与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发展第101-157页
    第一节 近代化工厂的创办第101-1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政府主导型:机械化工厂的创办第102-10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商人自动型:民营企业的创办第107-11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政府与商人联合型:集资创办的新式工业第112-116页
    第二节 手工业与工业化的相互影响第116-1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机器生产对手工业的带动作用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式手工业的兴起及其发展第120-1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手工业专业区的传承与变动第127-13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手工工具及技艺的相对提高与不足第132-138页
    第三节 工业化背景下经济的变化第138-1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并存中的发展:传统集市的转型与新兴市镇的出现第138-1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商品化的相对提高与不足第141-1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资金及新型人才的缺乏及其影响第147-149页
    第四节 云贵高原典型手工业的传承与变动第149-1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云贵高原动物资源的利用:皮毛制革业的生产及其市场第149-1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云贵高原植物资源的开发:制茶业的生产及其市场第152-15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食品加工业的传承与变动:酿酒业与制糖业的发展第154-157页
第四章 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市场联动与资源整合第157-197页
    第一节 列强在联动与整合中的表现第157-16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外向的投入:列强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及其影响第157-15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市场的占领:列强机制工业品向云贵高原的倾销及其影响第159-16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资源的掠夺:列强对云贵高原工业资源的占领及其影响第163-166页
    第二节 边陲贸易的发展与商贸中心的形成第166-18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外市场:云贵高原边陲贸易的变动及其影响第167-17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心市场:云贵高原商贸中心的形成及对手工业的影响第171-17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国内市场:区域问工业原料及半成品的整合第176-180页
    第三节 联动与整合中商路的变迁及其影响第180-19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人力桥梁:交通不便下马帮的作用及其影响第181-18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口岸联动:云南及云贵周边商埠对云贵手工业的影响第183-19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新旧联动:传统商路的变动与新型商路的出现及其影响第190-197页
第五章 政府与商人在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表现及作用第197-223页
    第一节 政府与商人的引领及手工业的发展第197-21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棉纺、染织的倡导及其影响第197-20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蚕桑业的鼓励及其影响第204-21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其它手工业的推动第210-214页
    第二节 商帮、商号的发展及对手工业的推动第214-2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商帮、商号的形成及其发展第214-2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商帮、商号在市场联动与资源整合中的运作第218-223页
第六章 云贵高原近代于工业与经济社会的变迁第223-254页
    第一节 手工业与经济结构的变动第223-2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女性工人的出现及其影响第223-2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人口变动对手工业的影响第226-23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组织变迁:传统经营组织与经营体制的多样化第232-236页
    第二节 手工业与社会风尚习俗的联动第236-2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消费观念的变革:奢侈化与传统勤俭之风的并存第237-2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生活方式的变动:社会习俗的变与不变第243-246页
    第三节 手工业与消费结构的多元化第246-2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西式服饰与“:土式”服饰的并存第246-25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西合璧式建筑与新旧式交通的并存第250-254页
结语第254-261页
    一、云贵高近代原手工业的特点第254-257页
    二、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启示与研究展望第257-261页
参考文献第261-271页
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271-272页
后记第272-273页

论文共2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清代《中庸》学研究
下一篇:基于HyPr-RING法的氢气制备—原位CO2捕获和Co3O4催化CO PRO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