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家畜论文--羊论文

肉用绵羊精料代谢能预测模型的研究

项目资助第3-4页
摘要第4-6页
Summary第6-7页
缩略词表第8-12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-22页
    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页
    2 肉用绵羊能量体系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总能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消化能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代谢能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净能第14-15页
    3 饲料养分的评定方法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体外法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化学成分分析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体外发酵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 酶解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半体内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3 体内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指示剂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全收粪法第19-20页
    4 单一精料原料饲养价值的估测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5 技术路线第21-22页
第二章 肉用羊谷物饲料代谢能值及养分消化率评定方法的探索第22-34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时间与地点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设计与动物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试验饲粮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 饲养管理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6 数据处理第26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饲粮养分消化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饲粮能值测定结果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小麦养分消化率与代谢能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小麦能量代谢参数与NRC推荐值离散性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3 讨论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不同替换比例饲料养分消化率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饲料中能量变化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套算法评定小麦养分消化率以及消化能和代谢能第32-33页
    4 小结第33-34页
第三章 肉羊饲粮中单一精料代谢能预测模型的构建第34-43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时间与地点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动物与设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3 饲养管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4 物质代谢试验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5 气体代谢试验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6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7 数据处理第35-38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精料原料常规成分与有效能相关性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精料原料可消化营养物质与代谢能的相关性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精料原料代谢能预测方程的建立第39-40页
    3 讨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饲粮的原料常规成分与代谢能之间的关系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 饲粮中精料原料可消化养分建立代谢能的预测模型第41-42页
    4 结论第42-43页
第四章 精料来源对肉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及代谢能预测模型的建立第43-51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时间与地点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设计与动物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试验饲粮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4 饲养管理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1.5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1.6 数据处理第44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十种试验饲粮的消化率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消化率与常规成分含量的关系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 饲料有效能与常规成分含量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 饲粮中可消化养分与代谢能之间的关系第47页
    3 讨论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 饲料常规成分含量与消化率的关系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饲料常规成分含量与有效能的关系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可消化营养物质与有效能的关系第49页
    4 结论第49-51页
第五章 结论第51-52页
创新点第52页
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附录第56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导师简介第60-61页
作者简介第61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中教师文言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
下一篇:2009-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研究与反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