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0-18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10-12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三、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四、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五、研究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概述 | 第18-28页 |
第一节 网络舆情概述 | 第18-23页 |
一、舆情的界定 | 第18-19页 |
二、网络舆情的界定及特点 | 第19-21页 |
三、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公共事件概述 | 第23-25页 |
一、公共事件的内涵 | 第23-24页 |
二、公共事件的分类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公共事件是热点网络舆情形成的主要因素 | 第25-28页 |
第二章 个案:“广西玉林狗肉节”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分析 | 第28-48页 |
第一节“广西玉林狗肉节”事件简述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个案的网络舆情传播分析 | 第29-41页 |
一、个案的网络舆情走势 | 第29-30页 |
二、个案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式 | 第30页 |
三、个案的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 | 第30-38页 |
四、从“广西玉林狗肉节”事件看网络舆情引导的缺失 | 第38-41页 |
第三节 个案的网络舆情传播特点 | 第41-48页 |
一、参与主体层次多样化 | 第41-43页 |
二、交互式的传播空间 | 第43页 |
三、多种声音共存 | 第43-45页 |
四、情绪化与非理性 | 第45-46页 |
五、网络舆论出现网络集群现象 | 第46-48页 |
第三章 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作用 | 第48-60页 |
第一节 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正作用 | 第48-54页 |
一、网络舆情促进公共议题的讨论 | 第48-49页 |
二、网络监督推动公共事件的发展和解决 | 第49-50页 |
三、透过网络舆情知晓公共事件的民意 | 第50-52页 |
四、网络舆情释放公共情绪 | 第52-54页 |
第二节 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负效应 | 第54-60页 |
一、网络舆情危机增加公共事件的控制 | 第54-56页 |
二、负面网络舆情恶化公共事件 | 第56-58页 |
三、网络舆论的集群现象或引发现实集群行为 | 第58-60页 |
第四章 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| 第60-71页 |
第一节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| 第60-65页 |
一、提高认识,重视网络舆情 | 第60-62页 |
二、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| 第62-63页 |
三、信息公开与引导舆论 | 第63-64页 |
四、善用新媒体引导网络舆情 | 第64页 |
五、做好善后工作,健全相关制度 | 第64-65页 |
第二节 媒体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| 第65-68页 |
一、树立正确意识,增强责任 | 第65-66页 |
二、发挥媒体在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 | 第66-67页 |
三、做好沟通协调作用 | 第67-68页 |
第三节 公众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| 第68-71页 |
一、作为一个言论发布者:理性至上 | 第68-69页 |
二、作为一个舆情接收者:了解事实 | 第69页 |
三、作为一个舆情传播者:不传播负面信息 | 第69-71页 |
结语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