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发展动态 | 第10-14页 |
1.2.1 非线性悬架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车路耦合动力学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3 功率流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方案 | 第14页 |
1.3.3 研究难点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功率流基本理论及车路耦合模型介绍 | 第15-24页 |
2.1 功率流基本理论 | 第15-21页 |
2.1.1 功率流一般表达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1.2 机械阻抗和导纳 | 第16-17页 |
2.1.3 四端参数法 | 第17-21页 |
2.2 车辆模型理论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3 车路耦合模型 | 第22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单自由度 1/4 车非线性悬架系统功率流特性分析 | 第24-40页 |
3.1 引言 | 第24页 |
3.2 模型和数学方程的建立 | 第24-25页 |
3.3 幅频曲线分析 | 第25-30页 |
3.3.1 谐波平衡法 | 第25-27页 |
3.3.2 平均法 | 第27-30页 |
3.4 功率流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5 数值解及参数影响分析 | 第33-38页 |
3.5.1 悬架线性刚度系数1k对系统功率流和最大动能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5.2 悬架非线性刚度系数3k对系统功率流和最大动能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.5.3 悬架阻尼系数c对系统功率流和最大动能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单自由度 1/4 车辆-路面耦合模型功率流分析 | 第40-54页 |
4.1 引言 | 第40页 |
4.2 系统模型与方程的建立 | 第40-41页 |
4.3 系统方程求解 | 第41-44页 |
4.3.1 系统方程化简 | 第41-42页 |
4.3.2 谐波平衡法求解 | 第42-43页 |
4.3.3 功率流方程 | 第43-44页 |
4.4 数值求解 | 第44-47页 |
4.5 参数分析 | 第47-52页 |
4.5.1 悬架线性刚度对系统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5.2 悬架非线性刚度对系统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5.3 悬架阻尼系数对系统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5.4 路面地基系数对系统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两自由度 1/4 车辆-路面耦合模型功率流分析 | 第54-72页 |
5.1 系统模型与方程的建立 | 第54-55页 |
5.2 系统方程求解 | 第55-57页 |
5.2.1 路面方程离散化处理 | 第55页 |
5.2.2 谐波平衡法求解系统方程 | 第55-57页 |
5.3 系统功率流分析 | 第57-59页 |
5.3.1 车体功率流方程 | 第57-58页 |
5.3.2 轮胎功率流方程 | 第58-59页 |
5.4 数值分析 | 第59-71页 |
5.4.1 系统响应 | 第59-60页 |
5.4.2 功率流数值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4.3 各参数对功率流和最大动能的影响 | 第62-69页 |
5.4.4 平均功率流指标与位移指标分析的比较 | 第69-7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72-73页 |
6.2 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