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高分子化合物工业(高聚物工业)论文--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

二聚酸/聚乙二醇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20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-10页
    1.2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的种类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的降解过程和影响因素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的降解过程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影响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降解的因素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生物降解的评价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1.4 二聚酸/聚乙二醇酯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二聚酸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二聚酸聚酯的应用第18-19页
    1.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9-20页
第二章 食用大豆油制备二聚酸及其性能表征第20-36页
    2.1 食用大豆油制备二聚酸的机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食用大豆油主要成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二聚酸的合成机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白土催化二聚法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用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实验步骤第22-24页
    2.3 数据分析依据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大豆油皂化值的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大豆油酸值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大豆油平均分子量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二聚酸转化率计算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2.4 实验结果分析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大豆油的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自制白土的结构表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反应条件对制备二聚酸的影响第28-32页
    2.5 自制二聚酸的表征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形态表征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分子量表征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红外光谱表征第33-34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三章 二聚酸/聚乙二醇酯的制备和性能表征第36-46页
    3.1 二聚酸/聚乙二醇酯的合成机理第36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用品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步骤第38页
    3.3 数据处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酸值测定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转化率计算方法第39页
    3.4 反应条件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催化剂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3.5 二聚酸/聚乙二醇酯的表征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红外表征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热失重表征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分子量表征第43-44页
    3.6 动力学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四章 二聚酸/聚乙二醇酯降解性能的测试第46-56页
    4.1 可降解材料降解机理第46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用品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仪器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4.3 土埋法降解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聚乙二醇分子量对降解性能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自制二聚酸对降解性能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不同二聚酸对降解性能的影响第52页
    4.4 酶法及水法降解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4.5 脂肪酶法降解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五章 本文总结第56-57页
第六章 展望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休闲广场规划设计研究--以济南市平安广场为例
下一篇:济南西郊森林公园无障碍系统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