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综述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2-16页 |
1.2.1 弱势群体 | 第12-14页 |
1.2.2 无障碍相关概念 | 第14-16页 |
1.2.3 城市公园 | 第16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研究及应用现状 | 第19-27页 |
2.1 国外无障碍设计的研究概述与案例分析 | 第19-23页 |
2.1.1 国外无障碍设计的研究概述 | 第19-22页 |
2.1.2 国外无障碍设计的案例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2 我国无障碍设计的研究概述与案例分析 | 第23-27页 |
2.2.1 国内无障碍设计的研究概述 | 第23-25页 |
2.2.2 国内无障碍设计的案例分析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城市公园规划中无障碍系统设计研究 | 第27-49页 |
3.1 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的理论依据 | 第27-29页 |
3.1.1 人体工程学 | 第27页 |
3.1.2 环境心理学 | 第27-28页 |
3.1.3 风景园林学 | 第28页 |
3.1.4 通用设计 | 第28-29页 |
3.2 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园中的行为分析及心理需求 | 第29-32页 |
3.2.1 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园中的心理需求 | 第29-30页 |
3.2.2 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园中的行为分析与使用需求 | 第30-32页 |
3.3 城市公园无障碍系统设计原则 | 第32-33页 |
3.3.1 可达性原则 | 第32页 |
3.3.2 安全性原则 | 第32页 |
3.3.3 通用性原则 | 第32页 |
3.3.4 连续性原则 | 第32页 |
3.3.5 景观性原则 | 第32-33页 |
3.4 城市公园无障碍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| 第33-34页 |
3.4.1 布局分布 | 第33-34页 |
3.4.2 形式形态 | 第34页 |
3.5 城市公园无障碍系统详细设计 | 第34-49页 |
3.5.1 出入口的无障碍设计 | 第34-37页 |
3.5.2 道路无障碍设计 | 第37-40页 |
3.5.3 服务设施与建筑 | 第40-43页 |
3.5.4 无障碍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| 第43-46页 |
3.5.5 无障碍标识 | 第46-48页 |
3.5.6 从五种感觉出发的设计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济南西郊森林公园无障碍系统规划设计 | 第49-74页 |
4.1.整体项目概况 | 第49-50页 |
4.2.济南西郊森林公园无障碍设计现状分析 | 第50-55页 |
4.3.济南西郊森林公园无障碍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| 第55-59页 |
4.3.1 设计原则 | 第56-57页 |
4.3.2 总体布局与无障碍游览路线设计 | 第57-59页 |
4.4.济南西郊森林公园无障碍系统详细优化与重建设计 | 第59-65页 |
4.4.1 入口设计与停车场设计 | 第59-61页 |
4.4.2 道路无障碍优化设计 | 第61-62页 |
4.4.3 建筑与服务设施设计 | 第62-63页 |
4.4.4 标识设计 | 第63-65页 |
4.5 无障碍标准园设计 | 第65-74页 |
4.5.1.现状分析 | 第66-67页 |
4.5.2.无障碍标准园总体规划 | 第67-68页 |
4.5.3.功能分区 | 第68-70页 |
4.5.4.无障碍设施布局 | 第70-71页 |
4.5.5.种植设计 | 第71-74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图表来源 | 第79-81页 |
后记 | 第81-8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| 第82-83页 |
附件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