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特殊分区规划论文

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休闲广场规划设计研究--以济南市平安广场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2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相关概念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相关理论第15-22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城市休闲广场研究进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城市休闲广场研究进展第24-25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第25页
    1.6 研究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1.7 技术路线第27-28页
第2章 环境行为学在城市休闲广场规划设计中应用研究第28-57页
    2.1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休闲广场的游客行为活动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人的行为分类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人在城市休闲广场中的行为规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人在城市休闲广场中的交往类型第31-32页
    2.2 城市休闲广场环境行为案例分析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墨尔本联邦广场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都江堰广场第35-38页
    2.3 城市休闲广场游客环境行为调研第38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对城市休闲广场的调研方法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泉城广场行为调研第4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调研数据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泉城广场调研数据总结第55-5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3章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现代城市休闲广场的规划设计方法研究第57-70页
    3.1 现代城市休闲广场的现状问题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人文关怀的缺失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缺少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联系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空间和功能单一化第60-61页
    3.2 现代城市休闲广场的规划设计原则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多样性原则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人性化原则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通达性原则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平衡性原则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传承与创新原则第63-64页
    3.3 现代城市休闲广场的规划设计方法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合理规划规模和尺度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景观要素与设施设计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保留自然风貌,利用调节微气候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设计文化元素,传承当地特色第68-6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4章 济南市平安广场规划设计第70-88页
    4.1 区域概况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自然地理概况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社会经济概况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历史人文概况第71页
    4.2 济南市平安广场基址现状分析第71页
    4.3 济南市平安广场规划设计理念第71-72页
    4.4 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总体布局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分区规划第74-78页
    4.5 专项设计第78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交通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景观空间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种植规划设计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竖向设计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景观照明设计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服务设施设计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7 防灾避险设计第86-87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87-88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8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2页
后记第92-93页
附录 1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93-94页
附录 2:济南市泉城广场调查问卷第94-96页
附件第96-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危难救助制度与道德入法问题研究
下一篇:二聚酸/聚乙二醇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