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页 |
1. 引言 | 第8-1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研究问题 | 第8-9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2.1 对极限思想的萌芽、形成及发展的研究 | 第10页 |
2.2 极限思想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| 第10-11页 |
2.3 极限思想的哲学意义 | 第11页 |
2.4 极限概念的认知情况与教学 | 第11-14页 |
3. 相关理论介绍 | 第14-18页 |
3.1 数学理解 | 第14-15页 |
3.2 数学概念 | 第15-16页 |
3.3 APOS理论 | 第16-18页 |
4. 研究方法与设计 | 第18-21页 |
4.1 研究对象 | 第18页 |
4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4.3 问卷设计 | 第18-21页 |
5. 研究结果 | 第21-34页 |
5.1 高中生对极限概念理解的现状 | 第21-26页 |
5.1.1 高中生对极限概念理解的整体状况 | 第21-22页 |
5.1.2 高中生对极限概念理解的学校差异 | 第22-25页 |
5.1.3 高中生对极限概念理解的性别差异 | 第25-26页 |
5.2 高中生对极限概念理解中的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1页 |
5.2.1 对“∞”的理解困难 | 第26-27页 |
5.2.2 对极限的过程与极限结果的精确性的理解困难 | 第27-30页 |
5.2.3 “极限观”的应用困难 | 第30-31页 |
5.3 高中生对极限概念理解困难的原因 | 第31-34页 |
5.3.1 日常用语的干扰 | 第31-32页 |
5.3.2 极限的过程与极限的精确结果间的辩证关系 | 第32-33页 |
5.3.3 认知结构定势 | 第33-34页 |
6. 讨论与建议 | 第34-38页 |
6.1 讨论 | 第34-35页 |
6.2 建议 | 第35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附录 | 第41-46页 |
后记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