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哲学理论论文--历史唯物主义(唯物史观)论文

马克思和罗尔斯的正义观的比较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0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0.1.1 选题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0.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0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0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0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0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-13页
1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形成第13-17页
    1.1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历史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历史背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罗尔斯正义观的理论历史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1.2 罗尔斯正义理论思想的形成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“公平的正义”与实践转向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“分配的正义”与公平正义的实践正当性第15-17页
2 马克思的正义观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原则第17-26页
    2.1 马克思的正义观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制约着正义问题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物质生产中的分配具体表现着社会正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政治权利和上层建筑等中体现着社会正义第19页
    2.2 马克思的正义原则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感性活动原则第20-21页
    2.3 罗尔斯正义观的内容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自由平等的公民理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社会作为公平合作体系的理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秩序良好的社会理念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政治正义第23-24页
    2.4 罗尔斯的正义观的原则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正义的两个原则问题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差别原则第25-26页
3 马克思正义观和罗尔斯正义观的比较分析第26-32页
    3.1 马克思正义观与罗尔斯正义观的共同点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相同的起点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对自由平等的思考第27-28页
    3.2 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不同点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现路径不同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正义原则的差异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对分配正义的不同理解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对政治正义的不同理解第30-32页
4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评析罗尔斯正义观及对现代中国的启迪第32-39页
    4.1 评价罗尔斯的正义观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合理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局限性第33-34页
    4.2 马克思正义观与罗尔斯正义观的对话与借鉴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罗尔斯回应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的批判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观的对话第35-36页
    4.3 罗尔斯正义理论对现代中国的启迪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中国社会背景下正义理论启思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罗尔斯正义观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第37-39页
结束语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3页
致谢第43-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阿尔都塞“认识论断裂”思想探究
下一篇:G.A.科恩对罗伯特·诺齐克自我所有理论的批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