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主要中英文缩略词 | 第8-9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综述一:糖尿病前期的中西医研究情况 | 第10-15页 |
1 现代医学筛查及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策略及研究 | 第10-13页 |
1.1 糖尿病风险增高类型的定义、诊断标准 | 第10-11页 |
1.2 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集群筛查 | 第11-12页 |
1.3 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干预 | 第12-13页 |
2 中医对糖尿病临床前期的的防治进展 | 第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-15页 |
综述二:从痰湿体质代谢能力谈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| 第15-21页 |
1 痰湿体质研究现况 | 第15-17页 |
1.1 痰湿体质未病已病的内在机制特征 | 第15-16页 |
1.2 痰湿体质倾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| 第16-17页 |
2 糖尿病前期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 | 第17-18页 |
2.1 痰湿体质是糖尿病前期的主要偏颇体质人群 | 第17-18页 |
2.2 糖尿病前期与痰湿体质均具有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 | 第18页 |
3 痰湿体质的干预 | 第18-19页 |
3.1 痰湿体质可调性及应用 | 第18-19页 |
3.2 痰湿体质的干预研究 | 第19页 |
3.3 王琦教授关于痰湿体质的调理治疗 | 第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-21页 |
临床研究 | 第21-57页 |
1 研究对象 | 第21-22页 |
1.1 病例来源 | 第21页 |
1.2 诊断标准 | 第21页 |
1.3 纳入标准 | 第21页 |
1.4 排除标准 | 第21-22页 |
1.5 剔除标准 | 第22页 |
1.6 脱落标准 | 第22页 |
1.7 中止病例标准 | 第22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22-25页 |
2.1 分组及干预 | 第22-23页 |
2.1.1 分组 | 第22-23页 |
2.1.2 生活方式干预 | 第23页 |
2.3. 试验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.1 观察疗程 | 第23页 |
2.3.2 观测指标 | 第23-24页 |
2.3.3 合并用药 | 第24页 |
2.4 随访与评估 | 第24页 |
2.4.1 随访内容 | 第24页 |
2.4.2 随访时间点 | 第24页 |
2.5 资料收集 | 第24页 |
2.5.1 建立调查表收集资料 | 第24页 |
2.5.2 签署知情同意书 | 第24页 |
2.5.3 质量控制 | 第24页 |
2.6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| 第24-25页 |
3 试验结果 | 第25-52页 |
3.1 一般资料基线对比 | 第25-30页 |
3.2 疗效指标的检测 | 第30-47页 |
3.3 痰湿体质得分 | 第47-48页 |
3.4 治疗组受试者服药后主观感受改变情况 | 第48-52页 |
3.5 安全性指标的检测 | 第52页 |
3.6 不良事件 | 第52页 |
3.7 小结 | 第52页 |
4 讨论 | 第52-56页 |
4.1 调体1号方、降糖2号方及1+2号方的疗效、安全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2 调体质,作预防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7页 |
附录一:体质量表 | 第57-60页 |
附录二:糖尿病前期风险因素背景调查表 | 第60-62页 |
附录三:知情同意书 | 第62-64页 |
附录四:生活方式随访调查表 | 第64-65页 |
附录五:1号方服用后调查表 | 第65-66页 |
附录六:2号方,1+2号方服用调查表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