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生活、居住、交通论文

苏州新型社区治理现状、挑战与对策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引言第13-20页
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国外研究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国内研究综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国内外研究比较第17-18页
    (三)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研究思路第19页
    (四)创新及不足之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创新之处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不足之处第19-20页
一、新型社区治理的核心概念、基本理论和典型模式第20-29页
    (一)核心概念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社会治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新型社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社区治理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城乡一体化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5、新型城镇化第21-22页
    (二)基本理论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善治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城乡统筹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田园城市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、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5、城乡边缘区理论第24页
    (三)典型模式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国外社区治理典型模式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国内社区治理典型模式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第28-29页
二、苏州新型社区治理的发展历程第29-35页
    (一)发展基础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小城镇发展阶段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城镇化启动阶段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新农村建设阶段第30页
    (二)发展特征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苏州新型社区的地域特征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苏州新型社区的组织特征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苏州新型社区的结构特征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、苏州新型社区的文化特征第31页
    (三)发展成效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推进农业产业化,实现农业更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推进农村社区化,实现农村更美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推进农民市民化,实现农民更富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、推进服务均等化,实现城乡一体第33页
    (四)发展类型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村庄发展两种规划类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社区发展两种建设类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社区治理两种筹资类型第34-35页
三、苏州新型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第35-45页
    (一)政府拆迁与建设齐头并进的过程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坚持基层首创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坚持规划引领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坚持和谐拆迁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坚持标准建设第36-37页
    (二)社区组织管理与服务双向结合的过程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抓住社区治理主体的关键点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抓住社区治理载体的切入点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抓住社区治理路径的创新点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、抓住社区治理成本的支撑点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、抓住社区治理民主的保障点第42-43页
    (三)社区居民生产与生活有机协调的过程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尊重传统的生活习惯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配套齐全的生活设施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保障均衡的生存环境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弘扬优秀的社区文化第44-45页
四、苏州新型社区治理的压力挑战第45-56页
    (一)政府层面主要是拆迁与建设的压力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社区规模之大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规划布局之失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拆迁成本之高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建设问题之多第48-49页
    (二)社区层面主要是管理与服务的压力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复杂的社区治理主体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、传统的社区治理方式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繁重的社区治理负担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、低端的社区物业管理第51-52页
    (三)居民层面主要是生产与生活的压力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传统意识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配套设施的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生活环境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居民收入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、乡土文化的影响第55-56页
五、苏州新型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第56-77页
    (一)提高认识治理水平,创新体制与机制新高度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着力于更新理念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着力于民生福祉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着力于制度保障第57-58页
    (二)提升政府治理水准,开创拆迁与建设新局面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拓宽安置路径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加强规划布局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控制拆迁成本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、科学制定标准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、破解建设瓶颈第62-63页
    (三)提质社区治理效能,彰显管理与服务新水平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构建合理的治理架构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完善均衡的治理方式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减轻繁重的治理负担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、提高科学的管理效能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 推动民主的社区和谐第68-69页
    (四)提效居民治理权能,促进生产与生活新成效第69-77页
        1、转变社区居民观念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配套社区生活设施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提升社区生活环境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、保障社区居民增收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5、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第75-77页
结论第77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4页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第84-85页
致谢第85-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考虑人因作用的生产系统建模方法研究
下一篇:基于五轴混联气囊抛光机的气囊抛光工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