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基于VISSIM的交通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13-38页 |
2.1 VISSIM二次开发基础 | 第13-21页 |
2.1.1 VISSIM交通仿真模型 | 第13-15页 |
2.1.2 VISSIM提供的COM接口 | 第15-21页 |
2.2 软件开发环境 | 第21-23页 |
2.2.1 编程软件的选择 | 第21页 |
2.2.2 开发环境的配置 | 第21-23页 |
2.3 软件功能与总体架构 | 第23-24页 |
2.4 软件实现 | 第24-32页 |
2.4.1 仿真软件主界面 | 第24页 |
2.4.2 文件模块 | 第24-25页 |
2.4.3 参数设置模块 | 第25-28页 |
2.4.4 信号控制模块 | 第28-29页 |
2.4.5 评价模块 | 第29-30页 |
2.4.6 仿真模块 | 第30-31页 |
2.4.7 数据监控模块 | 第31-32页 |
2.5 软件测试 | 第32-37页 |
2.5.1 文件模块测试 | 第32-34页 |
2.5.2 参数设置模块测试 | 第34-36页 |
2.5.3 仿真模块和数据监控模块测试 | 第36页 |
2.5.4 评价模块测试 | 第36-37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算法研究 | 第38-60页 |
3.1 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模糊控制器设计 | 第38-43页 |
3.1.1 模糊控制简介 | 第38-40页 |
3.1.2 单交叉口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| 第40-42页 |
3.1.3 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模糊控制结构 | 第42-43页 |
3.2 基于模糊遗传算法的单交叉口模糊控制器优化 | 第43-54页 |
3.2.1 遗传算法简介 | 第44-46页 |
3.2.2 遗传算法优化单交叉口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| 第46-51页 |
3.2.3 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 | 第51-53页 |
3.2.4 优化的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模糊控制结构 | 第53-54页 |
3.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54-60页 |
3.3.1 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仿真对象描述 | 第55页 |
3.3.2 基于VISSIM的交通仿真软件的设置 | 第55-57页 |
3.3.3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7-60页 |
第四章 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模糊控制 | 第60-79页 |
4.1 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简介 | 第60-61页 |
4.1.1 选用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条件 | 第60-61页 |
4.1.2 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基本参数 | 第61页 |
4.2 干线交通信号协调二级控制 | 第61-66页 |
4.2.1 干线交通信号控制对象描述 | 第61-62页 |
4.2.2 二级控制模块的设计 | 第62-64页 |
4.2.3 干线交通信号协调二级控制结构和仿真流程 | 第64-66页 |
4.3 干线交通信号协调二级控制的优化 | 第66-74页 |
4.3.1 区间二型模糊集合 | 第66-69页 |
4.3.2 区间二型模糊推理系统 | 第69-73页 |
4.3.3 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的干线控制优化设计 | 第73-74页 |
4.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74-79页 |
4.4.1 基于VISSIM的交通仿真软件的设置 | 第74-76页 |
4.4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76-79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5.1 研究工作总结 | 第79-80页 |
5.2 研究工作展望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6页 |
作者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