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引言 | 第17-19页 |
第一章 文献研究 | 第19-38页 |
1.1 中医方面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8页 |
1.1.1 中医对不孕证病因病机论述 | 第19-22页 |
1.1.2 中医对不孕证的治疗 | 第22-28页 |
1.2 现代医学对不孕证的研究进展 | 第28-34页 |
1.2.1 现代医学对女性不孕症病因认识 | 第28-31页 |
1.2.2 现代医学常用于不孕症的检查方法 | 第31-32页 |
1.2.3 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的治疗 | 第32-34页 |
1.3 中医体质与不孕症的相关性 | 第34-38页 |
1.3.1 中医体质的概念与分类 | 第34页 |
1.3.2 中医体质与发病 | 第34页 |
1.3.3 中医体质与病性的相关性 | 第34-35页 |
1.3.4 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 | 第35页 |
1.3.5 对妇人中医体质的认识 | 第35页 |
1.3.6 中医体质学说在妇科病的应用 | 第35-36页 |
1.3.7 中医体质学说与不孕症的关系 | 第36-38页 |
第二章 临床研究 | 第38-64页 |
2.1 研究目的 | 第38页 |
2.2 研究资料与方法 | 第38-44页 |
2.2.1 研究对象 | 第38页 |
2.2.2 调查员的选择 | 第38页 |
2.2.3 诊断标准 | 第38页 |
2.2.4 纳入标准 | 第38-39页 |
2.2.5 排除标准 | 第39页 |
2.2.6 剔除标准 | 第39页 |
2.2.7 研究方法 | 第39-44页 |
2.3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| 第44页 |
2.4 研究结果 | 第44-64页 |
2.4.1 人口学资料 | 第44-45页 |
2.4.2 生活习惯 | 第45-47页 |
2.4.3 病程 | 第47-48页 |
2.4.4 病因 | 第48页 |
2.4.5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与其他影响因素的比较 | 第48-55页 |
2.4.6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与其他影响因素的比较 | 第55-59页 |
2.4.7 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比较 | 第59-62页 |
2.4.8 不孕症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| 第62-63页 |
2.4.9 不孕症常见病因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| 第63-64页 |
第三章 讨论 | 第64-72页 |
3.1 香港地区不孕症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| 第64页 |
3.1.1 一般情况分布 | 第64页 |
3.1.2 生活习惯分布 | 第64页 |
3.1.3 病因分布 | 第64页 |
3.2 香港地区不孕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| 第64-65页 |
3.2.1 肾气虚证 | 第64-65页 |
3.2.2 肾阳虚证 | 第65页 |
3.2.3 肝气郁结证 | 第65页 |
3.3 香港地区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特征 | 第65-67页 |
3.3.1 阳虚质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 | 第65-66页 |
3.3.2 气虚质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 | 第66-67页 |
3.3.3 气郁质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 | 第67页 |
3.4 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 | 第67-68页 |
3.5 香港地区不孕症的其他影响因素 | 第68-69页 |
3.5.1 年龄 | 第68页 |
3.5.2 病程 | 第68页 |
3.5.3 饮酒频率 | 第68页 |
3.5.4 睡眠情况 | 第68页 |
3.5.5 压力 | 第68页 |
3.5.6 饮食喜好 | 第68-69页 |
3.6 香港地区不孕症的预防与调摄 | 第69-72页 |
3.6.1 生活调养 | 第69页 |
3.6.2 情志调摄 | 第69页 |
3.6.3 运动调体 | 第69页 |
3.6.4 饮食宜忌及药膳调补 | 第69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3页 |
鲜文献 | 第73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