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论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引言 | 第7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2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| 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研究方案 | 第11-12页 |
| 1.2.1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| 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| 2 国际化战略理论概述 | 第12-14页 |
| 2.1 战略的动因 | 第12页 |
| 2.2 战略的选择 | 第12-14页 |
| 2.2.1 本地化战略 | 第12-13页 |
| 2.2.2 国际化战略 | 第13页 |
| 2.2.3 跨国战略 | 第13页 |
| 2.2.4 全球标准化战略 | 第13-14页 |
| 3 中兴通讯国际背景介绍 | 第14-24页 |
| 3.1 公司介绍 | 第14-18页 |
| 3.1.1 发展历史 | 第15-16页 |
| 3.1.2 主要产品 | 第16页 |
| 3.1.3 中兴通讯的财务状况 | 第16-17页 |
| 3.1.4 国际化 | 第17-18页 |
| 3.2 中兴国际化发展历史、动因及现状 | 第18-24页 |
| 3.2.1 中兴国际化发展历史 | 第18-20页 |
| 3.2.2 中兴通讯国际化动因分析 | 第20-22页 |
| 3.2.3 中兴国际化发展现状 | 第22-24页 |
| 4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外部环境分析 | 第24-36页 |
| 4.1 宏观环境 | 第24-26页 |
| 4.1.1 政治环境 | 第24-25页 |
| 4.1.2 经济环境 | 第25页 |
| 4.1.3 社会文化环境 | 第25-26页 |
| 4.1.4 技术环境 | 第26页 |
| 4.1.5 全球化因素 | 第26页 |
| 4.2 产业环境分析 | 第26-30页 |
| 4.2.1 潜在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| 第27-28页 |
| 4.2.2 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 | 第28页 |
| 4.2.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威胁 | 第28-29页 |
| 4.2.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| 第29页 |
| 4.2.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| 第29-30页 |
| 4.3 主要竞争对手 | 第30-36页 |
| 4.3.1 华为 | 第31-33页 |
| 4.3.2 爱立信 | 第33-34页 |
| 4.3.3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| 第34页 |
| 4.3.4 阿尔卡特-朗讯(Alcatel-Lucent) | 第34-35页 |
| 4.3.5 思科 | 第35-36页 |
| 5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内部条件分析 | 第36-42页 |
| 5.1 中兴通讯核心竞争力 | 第36-38页 |
| 5.2 中兴的优势与劣势 | 第38-42页 |
| 5.2.1 中兴通讯的优势 | 第38-40页 |
| 5.2.2 中兴通讯的劣势 | 第40-42页 |
| 6 中兴通讯的国际竞争力SWOT分析 | 第42-45页 |
| 6.1 OS战略组合 | 第43页 |
| 6.2 OW战略组合 | 第43页 |
| 6.3 TS战略组合 | 第43-44页 |
| 6.4 TW战略组合 | 第44-45页 |
| 7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| 第45-47页 |
| 7.1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定位 | 第45页 |
| 7.2 中兴通讯国际化经营目标市场的选择 | 第45-46页 |
| 7.3 中兴通讯国际化经营所采取的进入方式 | 第46-47页 |
| 8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主要战略研究 | 第47-51页 |
| 8.1 营销 | 第47页 |
| 8.2 R&D | 第47-48页 |
| 8.3 国际化企业管理 | 第48-49页 |
| 8.4 人力资源 | 第49-50页 |
| 8.5 企业跨文化管理 | 第50-51页 |
| 9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经验 | 第51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