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Summary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包价旅游合同纠纷中旅游者遭受精神损害时的维权困境 | 第11-21页 |
(一)旅游者因人身权益被侵害所导致的精神损害 | 第11-14页 |
1、受害旅游者的救济渠道 | 第12-13页 |
2、人身权益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(二)旅游者因旅游时间被浪费所导致的精神损害 | 第14-17页 |
1、受害旅游者的救济渠道 | 第15页 |
2、旅游者缔约目的与人身权益的关系 | 第15-17页 |
(三)阻碍旅游者维权的理论困境与实践难题 | 第17-21页 |
1、包价旅游合同“特殊化”的理论正当性不充分 | 第18-19页 |
2、旅游活动特征引起的构成要件认定疑难 | 第19-20页 |
3、精神损害赔偿金额计算的疑难 | 第20-21页 |
二、包价旅游合同引入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 | 第21-31页 |
(一) 包价旅游合同中蕴含的精神利益 | 第21-23页 |
1、固有精神利益与履行精神利益 | 第21-23页 |
2、时间被浪费与其它精神损害的同质性 | 第23页 |
(二) 旅游者时间利益的法律性质 | 第23-27页 |
1、假期的商业化 | 第24-25页 |
2、精神损害与非财产损害的区分 | 第25-26页 |
3、笔者观点 | 第26-27页 |
(三)旅游时间利益的可赔付性 | 第27-31页 |
1、精神损害的容忍限度 | 第27-29页 |
2、以金钱赔偿旅游者时间的正当性 | 第29-31页 |
三、包价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 | 第31-42页 |
(一)权利主体资格的界定 | 第31-34页 |
1、婴幼儿的权利主体资格 | 第31-33页 |
2、界定权利主体的基本方法 | 第33-34页 |
(二)转团中的法律关系及责任主体 | 第34-38页 |
1、合法转团 | 第34-35页 |
2、非法转团 | 第35-38页 |
(三) 其它特殊情形中的责任主体 | 第38-40页 |
1、其它旅行社代为销售旅游产品 | 第38-39页 |
2、旅行社未尽告知义务时第三人侵权 | 第39页 |
3、“机票+酒店”形式的旅游产品 | 第39-40页 |
(四)履行辅助人的主体资格 | 第40-42页 |
四、包价旅游合同中旅行社违约行为的认定 | 第42-50页 |
(一)是否导致旅游时间被浪费的判断标准 | 第42-47页 |
1、实质标准 | 第43-44页 |
2、形式标准 | 第44-45页 |
3、实质标准与形式标准的结合 | 第45-47页 |
(二)免责事由 | 第47-50页 |
1、不可抗力 | 第47-48页 |
2、景区限流 | 第48-49页 |
3、公共交通经营者违约 | 第49-50页 |
五、包价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计算 | 第50-61页 |
(一) 金额计算的原则 | 第50-57页 |
1、“完全赔偿原则”的限制适用 | 第50-54页 |
2、法官自由裁量原则 | 第54-56页 |
3、区分精神损害原则 | 第56-57页 |
(二)具体影响因素的分析 | 第57-61页 |
1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| 第57页 |
2、个体差异性 | 第57-58页 |
3、违约方经济能力 | 第58-59页 |
4、主观恶意及获利情况 | 第59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