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内科论文--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

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证型与HP、血清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引言第10-12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-20页
    1.1 中医学对十二指肠溃疡的研究认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中医学对十二指肠溃疡的认识与源流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中医病因病机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辨证分型与治疗第12-13页
    1.2 西医学对十二指肠溃疡研究认识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溃疡愈合质量第17页
    1.3 现代医学对胃蛋白酶原的认识与研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PG的结构、分布和生物特性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PG与胃癌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PG与幽门螺杆菌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PG与消化性溃疡第19-20页
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2.1 研究方法第20页
    2.2 实验步骤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研究对象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诊断标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纳入标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排除标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临床研究第21-22页
第三章 结果第22-28页
    3.1 一般资料统计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各证型组性别、年龄的分布情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各证型组间病程分布情况第23页
    3.2 十二指肠溃疡各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第23-24页
    3.3 十二指肠溃疡各证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、Ⅱ的关系第24页
    3.4 多因素分析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脾胃虚寒证和非脾胃虚寒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肝胃不和证和非肝胃不和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脾胃湿热证和非脾胃湿热证第26-28页
第四章 讨论第28-32页
    4.1 理论依据第28-29页
    4.2 研究结果讨论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一般资料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十二指肠溃疡各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十二指肠溃疡各证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、Ⅱ的关系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不同证型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4.3 设想与展望第31-32页
结语第32-33页
参考文献第33-35页
附录第35-39页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39-40页
致谢第40页

论文共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我国劳动合同中止制度立法
下一篇:计算机辅助建筑物高度与通视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