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| 第11-14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1-14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14-22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14-16页 |
2.1.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4页 |
2.1.2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1.3 合作博弈论 | 第15-16页 |
2.2 文献回顾 | 第16-22页 |
2.2.1 秸秆产业化研究综述 | 第16-19页 |
2.2.2 秸秆产业主体研究综述 | 第19页 |
2.2.3 ANP-Shapley值法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2.2.4 国内外研究综述小结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江苏省秸秆产业主体利益分配现状分析 | 第22-35页 |
3.1 江苏省秸秆产业发展潜力及现状 | 第22-31页 |
3.1.1 秸秆产业资源基础 | 第22-26页 |
3.1.2 秸秆产业化发展现状 | 第26-29页 |
3.1.3 秸秆产业化发展困境 | 第29-31页 |
3.2 秸秆产业主体利益分配概述 | 第31-32页 |
3.2.1 秸秆产业主体行为分析 | 第31页 |
3.2.2 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的重要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3 利益分配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3.1 利益分配存在问题 | 第32-33页 |
3.3.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利益分配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5-44页 |
4.1 秸秆产业利益分配的原则 | 第35页 |
4.2 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2.1 成本投入因素 | 第36页 |
4.2.2 贡献度因素 | 第36-37页 |
4.2.3 风险分摊因素 | 第37页 |
4.3 ANP-Shapley值法 | 第37-44页 |
4.3.1 网络层次分析法 | 第37-41页 |
4.3.2 Shapley值法 | 第41-42页 |
4.3.3 ANP-Shapley法的原理及步骤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江苏省秸秆产业主体利益分配模型构建 | 第44-54页 |
5.1 秸秆产业主体博弈模型构建 | 第44-47页 |
5.1.1 模型假设 | 第44页 |
5.1.2 行为策略和相关的经济量描述 | 第44-45页 |
5.1.3 模型构建 | 第45页 |
5.1.4 模型均衡分析 | 第45-47页 |
5.2 改进Shapely值法的秸秆产业主体利益分配模型 | 第47-54页 |
5.2.1 基于Shapely值法的秸秆产业主体利益分配模型 | 第47-49页 |
5.2.2 应用网络分析法改进Shapely值法的利益分配 | 第49-54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创新展望 | 第54-57页 |
6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54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54-55页 |
6.2.1 构建公平健全的秸秆资源交易市场 | 第54-55页 |
6.2.2 政府加大对秸秆资源产业建设发展的支持补贴力度 | 第55页 |
6.2.3 鼓励完善“公司+合作组织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 | 第55页 |
6.2.4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| 第55页 |
6.3 创新之处 | 第55-56页 |
6.4 研究展望 | 第56-5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