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

周庆云与《淞滨吟社集》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绪论第7-14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7-9页
    二、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9-12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四、论文难点与创新点第12-14页
第一章 周庆云在民国文坛的活动第14-24页
    第一节 周庆云初入文坛第15-16页
    第二节 周庆云与民国文学社团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创办诗词社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参与诗词创作社团第19-21页
    第三节 周庆云的编辑著书活动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编撰乡邦文献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整理古典文献第22-24页
第二章 周庆云与淞滨吟社第24-42页
    第一节 淞滨吟社的成立及定位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周庆云与淞社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结社缘由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社团定位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文化取向不等同政治取向第29-30页
    第二节 淞滨吟社的成员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淞社成员一览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淞社成员的群体构成第33-36页
    第三节 周庆云与淞滨吟社成员的交往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以缪荃孙为代表的遗老群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以潘飞声为代表的进步人群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以吴昌硕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家群和同乡群第39-42页
第三章 从《淞滨吟社集》看淞社文人的诗歌成就第42-68页
    第一节 淞社文人的情感特征与诗歌创作第42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晚明历史的怨刺——遗民情愫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秉行遗俗、寻访古迹——对传统风俗的固守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怀古咏物、评古会诗——对中华文化之赞叹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对历代隐逸人士的推崇——隐逸求志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颂寿题词怡情雅兴——乱世中诗意的栖息第51-53页
    第二节 淞社文人的诗派划分第53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造语生峭、清言见骨”——以郑孝胥诗歌为代表的闽赣派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雄直骏快、清新洒脱”——以潘飞声诗歌为代表的岭南派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体益苍秀、味益绵远”——以程颂万诗歌为代表的湖湘派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“采藻清丽、婉转幽叙”——以周庆云诗歌为代表的江左派第58-60页
    第三节 周庆云诗歌的艺术特色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用典通俗、情感隐忍的表达方式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明畅隽永、平易近人的语言特色第62-63页
    第四节 淞社在民初文坛的意义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民初上海文坛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淞社对民初文坛的意义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张扬文人创作个性,形成多元格局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传承传统文化,促进民初文坛繁荣第66-68页
结语第68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5页
附录:手写诗稿第75-76页
致谢第76-7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H啤酒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研究
下一篇:国电集团分拆上市龙源电力经营绩效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