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中小学德育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衔接研究--以人教版为例

附件第3-4页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选题缘由与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缘由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德育衔接问题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德育教材衔接问题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德育内容衔接问题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道德教育内容的衔接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5 研究对象第19-20页
第二章 本文分析框架和衔接标准的提出第20-32页
    2.1 本文分析框架的提出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二级类目的提出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三级类目的提出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本文的分析框架第25-27页
    2.3 本文衔接标准的提出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衔接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理论依据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本文的衔接标准第31-32页
第三章 中小学德育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横向分布分析第32-43页
    3.1 宏观分析:道德教育内容分布第32-33页
    3.2 中观分析:二级类目总体分布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二级类目的总体分布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二级类目的总体衔接第35-36页
    3.3 微观分析:二级类目具体分布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个人品德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家庭美德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社会公德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环境道德第41-43页
第四章 中小学德育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的纵向衔接分析第43-91页
    4.1 诚实信用的纵向衔接分析第4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课标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教材内容分析第44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整体评价第53-55页
    4.2 孝亲敬长纵向衔接分析第55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课标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教材内容分析第56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整体评价第64-65页
    4.3 遵守秩序纵向衔接分析第65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课标分析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教材内容分析第66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整体评价第79-81页
    4.4 保护生态环境纵向衔接分析第81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课标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教材内容分析第82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整体评价第89-91页
第五章 中小学德育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衔接问题及解决策略第91-102页
    5.1 道德教育内容衔接问题第91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整体化意识欠缺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层次性意识不足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递进性特征不足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序列化意识欠缺第94-95页
    5.2 解决道德教育内容衔接问题的具体策略第95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科学确定中小学各学段道德教育内容的有序层次第95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统一规划中小学德育教材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着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衔接意识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构建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衔接的保障机制第100-102页
结语第102-103页
参考文献第103-106页
致谢第106-10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7页

论文共10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义务教育教师轮岗认同的实证研究--以上海市为例
下一篇:绥化市农业银行“三农”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