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绪论 | 第12-18页 |
第一章 宋元时期杨家将形象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| 第18-38页 |
第一节“本事”中的杨家将 | 第18-22页 |
一、官方言说:正史对杨家将的记载 | 第18-20页 |
二、民间言说:宋朝野史笔记、诗词中的“杨家将”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评话、杂剧对杨家将形象的“填空” | 第22-27页 |
一、说话艺术与杨家将故事的丰富 | 第22-25页 |
二、作为舞台艺术脚本之杂剧对杨家将形象的发展 | 第25-27页 |
第三节 观众期待视野对“杨家将”再创作的作用 | 第27-38页 |
一、需要英雄——时代的呼唤 | 第28-30页 |
二、观众于“未定点”之博弈中对杨家将形象的扩展 | 第30-38页 |
第二章 明清杨家将形象的定型和丰富 | 第38-59页 |
第一节 明清杨家将故事在戏曲和小说中的“具体化” | 第38-42页 |
一、明朝“杨家将”的发展概况 | 第38-40页 |
二、清朝“杨家将”创作概况 | 第40-42页 |
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“期待”对明朝杨家将故事及其嬗变的影响 | 第42-50页 |
一、明朝人民渴慕英雄 | 第43-46页 |
二、不同接受者的审美期待 | 第46-49页 |
三、从忠君到隐逸 | 第49-50页 |
第三节 清朝对杨家将故事的改编 | 第50-59页 |
一、外族统治下的清初遗民心态 | 第50-53页 |
二、宫廷大戏与民间戏曲 | 第53-59页 |
第三章 民国以来杨家将形象的拓展与转型 | 第59-76页 |
第一节 民国以来杨家将故事发展概况 | 第59-64页 |
一、民国时期“杨家将”发展概述 | 第59-61页 |
二、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杨家将故事传播情况 | 第61-63页 |
三、80年代中叶之后“杨家将”发展概况 | 第63-64页 |
第二节 大众审美期待与杨家将形象的演变 | 第64-73页 |
一、阐释与过度阐释:传统、现代与后现代诸视野交织的“杨家将” | 第64-67页 |
二、诸神逃遁——英雄解构的空心化倾向 | 第67-69页 |
三、泛娱乐化——杨家将英雄形象在暴力游戏中的运用 | 第69-73页 |
第三节 一个对照:日本北方谦三对“杨家将”的改编 | 第73-76页 |
结语 | 第76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7页 |
附录:宋朝以来杨家将著作情况 | 第87-92页 |
致谢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