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3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问题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1.5 创新与不足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文献评述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0-44页 |
2.1 文献评述 | 第20-33页 |
2.1.1 标准与标准化 | 第20-21页 |
2.1.2 标准化的经济学分析 | 第21-28页 |
2.1.3 托盘标准化研究 | 第28-31页 |
2.1.4 林业及木制品标准化研究 | 第31-33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33-44页 |
2.2.1 计划行为理论 | 第33-40页 |
2.2.2 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40-44页 |
第三章 中国托盘产业发展与托盘标准化 | 第44-64页 |
3.1 中国托盘保有量和产量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2 中国托盘生产企业与产业区域分布分析 | 第46-49页 |
3.3 中国木托盘的生产使用分析 | 第49-54页 |
3.3.1 中国木托盘的保有量和产量 | 第49-51页 |
3.3.2 中国木托盘的生产 | 第51-53页 |
3.3.3 中国木托盘的使用 | 第53-54页 |
3.4 中国托盘标准化发展分析 | 第54-64页 |
3.4.1 托盘标准化的必要性 | 第54-57页 |
3.4.2 国际市场的托盘标准化状况 | 第57-59页 |
3.4.3 中国托盘标准化发展状况 | 第59-64页 |
第四章 木托盘生产企业自愿贯标行为机理分析 | 第64-74页 |
4.1 木托盘生产企业的自愿贯标行为 | 第64-65页 |
4.2 木托盘生产企业自愿贯标行为的影响因素 | 第65-72页 |
4.2.1 分析框架 | 第66页 |
4.2.2 行为态度与企业贯标意愿 | 第66-68页 |
4.2.3 主观规范与企业贯标意愿 | 第68-70页 |
4.2.4 知觉行为控制与企业贯标意愿 | 第70-71页 |
4.2.5 主体行为态度、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的相互关系 | 第71-72页 |
4.2.6 自愿贯标意愿的中介作用 | 第72页 |
4.3 研究假设 | 第72-74页 |
第五章 木托盘生产企业自愿贯标行为的实证分析 | 第74-108页 |
5.1 福建省木托盘生产经营状况 | 第74-76页 |
5.2 研究设计及调查方法 | 第76-81页 |
5.2.1 研究量表设计 | 第76-80页 |
5.2.2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| 第80-81页 |
5.3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81-100页 |
5.3.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81-91页 |
5.3.2 信度与效度分析 | 第91-98页 |
5.3.3 各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| 第98-100页 |
5.4 企业自愿贯标意愿中介作用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| 第100-108页 |
5.4.1 自愿贯标意愿完全中介作用模型 | 第102-104页 |
5.4.2 自愿贯标愿意部分中介作用模型 | 第104-106页 |
5.4.3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| 第106-108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108-113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108-109页 |
6.2 对策建议 | 第109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24页 |
附录 | 第124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