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图像去噪 | 第11-14页 |
1.2.2 图像压缩 | 第14-15页 |
1.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数字图像压缩去噪算法研究 | 第16-40页 |
2.1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与噪声模型 | 第16-20页 |
2.1.1 主客观评价方法 | 第16-18页 |
2.1.2 图像噪声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1.3 信号去噪问题的描述 | 第19-20页 |
2.2 小波变换域图像去噪与压缩算法 | 第20-32页 |
2.2.1 小波变换函数 | 第20-22页 |
2.2.2 多分辨率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2.3 图像信号分解与重构的Mallat算法 | 第23-27页 |
2.2.4 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| 第27-28页 |
2.2.5 阈值函数与阈值估计 | 第28-31页 |
2.2.6 小波变换压缩算法 | 第31-32页 |
2.3 空间域图像去噪算法 | 第32-36页 |
2.3.1 方形窗 | 第32-33页 |
2.3.2 中值滤波去噪算法 | 第33-35页 |
2.3.3 快速并行中值滤波去噪算法 | 第35-36页 |
2.4 离散余弦变换域图像压缩算法 | 第36-39页 |
2.4.1 离散余弦变换基础 | 第36-37页 |
2.4.2 离散余弦变换压缩原理 | 第37-3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3章 图像压缩去噪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| 第40-51页 |
3.1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| 第40-43页 |
3.1.1 串口芯片的选型 | 第41页 |
3.1.2 配置芯片的选型 | 第41-42页 |
3.1.3 处理器芯片的选型 | 第42-43页 |
3.2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| 第43-50页 |
3.2.1 QUARTUS II软件的选择 | 第45-47页 |
3.2.2 Verilog-HDL语言的选择 | 第47-49页 |
3.2.3 MATLAB软件的选择 | 第49-5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| 第51-58页 |
4.1 电源电路模块 | 第51页 |
4.2 复位电路模块 | 第51-52页 |
4.3 下载配置电路模块 | 第52-54页 |
4.4 时钟电路模块 | 第54-55页 |
4.5 串口通信外围电路模块 | 第55-56页 |
4.6 PCB版图 | 第56-57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| 第58-100页 |
5.1 基于MATLAB的图像压缩去噪系统 | 第58-84页 |
5.1.1 图像噪声的引入 | 第58-60页 |
5.1.2 小波阈值去噪系统 | 第60-67页 |
5.1.3 中值滤波去噪系统 | 第67-69页 |
5.1.4 小波阈值去噪和中值滤波去噪效果比较 | 第69-70页 |
5.1.5 小波变换压缩系统 | 第70-74页 |
5.1.6 离散余弦变换压缩系统 | 第74-81页 |
5.1.7 小波变换压缩和离散余弦变换压缩效果比较 | 第81-82页 |
5.1.8 图像压缩去噪系统程序设计与实现 | 第82-84页 |
5.2 基于FPGA的图像去噪系统设计 | 第84-98页 |
5.2.1 行缓冲模块 | 第84-87页 |
5.2.2 FIFO | 第87-89页 |
5.2.3 3×3 方形窗生成模块 | 第89-92页 |
5.2.4 中值滤波去噪模块 | 第92-95页 |
5.2.5 快速中值滤波去噪模块 | 第95-9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98-100页 |
结论 | 第100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13页 |
致谢 | 第113-11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14-11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16-11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