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英文缩写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脓毒症概述 | 第11-16页 |
1.1.1 脓毒症概念 | 第11页 |
1.1.2 脓毒症致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 | 第11-14页 |
1.1.3 脓毒症致心肌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| 第14-16页 |
1.2 过氧亚硝酸盐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1.2.1 一氧化氮 | 第16页 |
1.2.2 氧自由基 | 第16页 |
1.2.3 过氧亚硝酸盐 | 第16页 |
1.2.4 小结 | 第16页 |
1.3 Fe-TPPS的性质及作用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目的、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SD新生鼠CM的原代培养 | 第18-23页 |
2.1 材料 | 第18-19页 |
2.1.1 实验动物 | 第18页 |
2.1.2 实验试剂 | 第18页 |
2.1.3 实验仪器 | 第18-19页 |
2.1.4 溶液配制 | 第19页 |
2.2 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2.1 心肌细胞的分离、培养 | 第19-20页 |
2.2.2 心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| 第20页 |
2.3 结果 | 第20-21页 |
2.3.1 心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| 第20-21页 |
2.4 讨论 | 第21-22页 |
2.5 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大鼠脓毒症模型制备及血浆提取 | 第23-26页 |
3.1 材料 | 第23-24页 |
3.1.1 实验动物 | 第23页 |
3.1.2 实验试剂 | 第23页 |
3.1.3 实验仪器 | 第23页 |
3.1.4 溶液配制 | 第23-24页 |
3.2 方法 | 第24-25页 |
3.2.1 大鼠脓毒症模型制备 | 第24页 |
3.2.2 血浆的提取 | 第24-25页 |
3.3 讨论 | 第25-26页 |
第四章 心肌细胞ONOO-的测定 | 第26-31页 |
4.1 材料 | 第26-29页 |
4.1.1 实验动物 | 第26页 |
4.1.2 实验试剂 | 第26页 |
4.1.3 实验仪器 | 第26-28页 |
4.1.4 溶液配制 | 第28-29页 |
4.2 方法 | 第29页 |
4.2.1 血浆的提取 | 第29页 |
4.2.2 心肌细胞的分离、培养 | 第29页 |
4.2.3 实验分组及处理 | 第29页 |
4.2.4 3-NT标本的提取 | 第29页 |
4.2.5 ELISA法检测 3-NT | 第29页 |
4.3 结果 | 第29-30页 |
4.4 结论 | 第30-31页 |
第五章 心肌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测定 | 第31-41页 |
5.1 材料 | 第31-34页 |
5.1.1 实验动物 | 第31页 |
5.1.2 实验试剂 | 第31-32页 |
5.1.3 实验器材 | 第32-33页 |
5.1.4 溶液配制 | 第33-34页 |
5.2 方法 | 第34-37页 |
5.2.1 血浆的提取 | 第34页 |
5.2.2 心肌细胞的分离、培养 | 第34页 |
5.2.3 RT-PCR法检测心肌细胞趋化因子(LIX、KC)mRNA的表达 | 第34-36页 |
5.2.4 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趋化因子(LIX、KC)蛋白的释放 | 第36-37页 |
5.3 统计分析 | 第37-38页 |
5.4 结果 | 第38-39页 |
5.4.1 趋化因子LIX、KC时间点的测定 | 第38页 |
5.4.2 抑制ONOO-对趋化因子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5.5 结论 | 第39-40页 |
5.6 讨论 | 第40-41页 |
第六章 体内实验中脓毒症心肌组织炎症状态的评估 | 第41-48页 |
6.1 材料 | 第41-42页 |
6.1.1 实验动物 | 第41页 |
6.1.2 实验试剂 | 第41页 |
6.1.3 实验器材 | 第41-42页 |
6.1.4 溶液配制 | 第42页 |
6.2 方法 | 第42-43页 |
6.2.1 提取心肌组织标本 | 第42页 |
6.2.2 病理切片制作步骤 | 第42-43页 |
6.2.3 ELISA检测心肌组织MPO活性 | 第43页 |
6.3 统计学分析 | 第43-44页 |
6.4 结果 | 第44-45页 |
6.5 结论 | 第45-46页 |
6.6 讨论 | 第46-48页 |
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| 第48-50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48页 |
7.2 展望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