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铁路路基工程CFG桩超灌控制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前言 | 第10-12页 |
1.2 工程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2.1 本标段施工范围 | 第12-13页 |
1.2.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| 第13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13-16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3.2 技术路线和方法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CFG桩超灌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述评 | 第16-22页 |
2.1 现场试验 | 第16-17页 |
2.2 数值模拟 | 第17-19页 |
2.3 现场检测 | 第19-22页 |
2.3.1 单桩承载力检测 | 第19-20页 |
2.3.2 CFG桩低应变检测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现场试验 | 第22-30页 |
3.1 施工准备 | 第22页 |
3.1.1 机械设备 | 第22页 |
3.1.2 劳动组织 | 第22页 |
3.1.3 三通一平 | 第22页 |
3.1.4 临时用电 | 第22页 |
3.1.5 临时用水 | 第22页 |
3.1.6 测定桩位 | 第22页 |
3.2 施工工艺和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 | 第22-26页 |
3.2.1 施工工艺 | 第22-23页 |
3.2.2 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 | 第23-26页 |
3.3 CFG桩抽查 | 第26-27页 |
3.4 总结超灌原因 | 第27页 |
3.5 要因确认 | 第27-30页 |
3.5.1 拔管速度 | 第27页 |
3.5.2 桩间土量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5.3 投料量计算 | 第28页 |
3.5.4 班组配合 | 第28页 |
3.5.5 技术水平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超灌桩的数值模拟 | 第30-44页 |
4.1 程序选择 | 第30页 |
4.2 有限元计算模型 | 第30-32页 |
4.2.1 土体的本构模型 | 第30-31页 |
4.2.2 基本假定 | 第31页 |
4.2.3 计算模型 | 第31-32页 |
4.3 数值计算 | 第32-42页 |
4.3.1 超灌20cm时的模拟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3.2 超灌30cm时的模拟分析 | 第35-38页 |
4.3.3 超灌40cm时的模拟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3.4 超灌50cm时的模拟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控制CFG桩超灌系统 | 第44-48页 |
5.1 对策的制定 | 第44页 |
5.2 系统的研发 | 第44-48页 |
第六章 质量检测 | 第48-52页 |
6.1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| 第48-49页 |
6.2 CFG桩低应变检测 | 第49-52页 |
第七章 超灌系统控制下施工的CFG桩数值模拟 | 第52-56页 |
7.1 数值计算 | 第53-55页 |
7.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55-56页 |
第八章 效果检查和效益分析 | 第56-58页 |
8.1 效果检查 | 第56-57页 |
8.2 效益分析 | 第57-58页 |
8.2.1 经济效益 | 第57页 |
8.2.2 社会效益 | 第57页 |
8.2.3 技术效益 | 第57页 |
8.2.4 其他效益 | 第57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2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2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国家发明专利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