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课题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| 第12-16页 |
1.3.1 整车动力学模型 | 第12页 |
1.3.2 越野冲击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3.3 重装空投缓冲冲击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3.4 变速箱箱体结构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4 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| 第16页 |
1.5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划分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履带车辆整车模型 | 第18-28页 |
2.1 相关参数 | 第18-22页 |
2.1.1 悬置系统参数 | 第18-21页 |
2.1.2 悬挂系统参数 | 第21页 |
2.1.3 质心偏心 | 第21-22页 |
2.2 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 | 第22-27页 |
2.2.1 动力学建模 | 第22-26页 |
2.2.2 求解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履带车辆冲坡过程冲击响应研究 | 第28-46页 |
3.1 坡道模型 | 第28-30页 |
3.2 冲坡过程不同坡上纵向偏驶角下冲击规律研究 | 第30-38页 |
3.2.1 最大响应加速度随坡上纵向偏驶角变化的规律分析 | 第30-38页 |
3.2.2 车辆后部的“三峰值”现象 | 第38页 |
3.3 履带车辆冲坡过程悬挂击穿研究 | 第38-43页 |
3.3.1 不同坡上纵向偏驶角下悬挂击穿临界车速 | 第38-40页 |
3.3.2 最小悬挂击穿临界车速 | 第40-41页 |
3.3.3 悬挂击穿对冲坡冲击影响 | 第41-43页 |
3.4 冲坡过程动力传动系统所受冲击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4章 重装空投气囊缓冲系统建模及缓冲过程研究 | 第46-61页 |
4.1 空投缓冲模型 | 第46-52页 |
4.1.1 气囊模型 | 第48-50页 |
4.1.2 土壤模型 | 第50-51页 |
4.1.3 空投缓冲模型 | 第51-52页 |
4.2 重装空投着陆缓冲过程分析 | 第52-59页 |
4.2.1 缓冲初始条件参数 | 第52-53页 |
4.2.2 缓冲过程及冲击分析 | 第53-57页 |
4.2.3 一般缓冲过程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3 动力传动系统所受冲击分析 | 第59-6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空投缓冲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1-83页 |
5.1 气囊尺寸对缓冲作用的影响分析 | 第61-68页 |
5.1.1 临界“回弹”曲线 | 第61-62页 |
5.1.2 不同气囊尺寸缓冲过程重要参量变化 | 第62-64页 |
5.1.3 不同气囊尺寸缓冲过程冲击变化 | 第64-67页 |
5.1.4 较优气囊尺寸 | 第67-68页 |
5.2 车辆质心偏心对冲击响应的影响分析 | 第68-73页 |
5.2.1 无质心偏心的缓冲过程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2.2 不同气囊尺寸下无质心偏心的缓冲过程 | 第69-70页 |
5.2.3 质心偏心的影响分析 | 第70-73页 |
5.3 单个气囊密封不严影响分析 | 第73-78页 |
5.3.1 密封不严的模型处理方式 | 第73-74页 |
5.3.2 单个气囊密封不严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74-78页 |
5.4 土壤影响分析 | 第78-8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6章 冲击作用下综合传动结构分析 | 第83-90页 |
6.1 综合传动冲击响应分析 | 第83-87页 |
6.1.1 悬臂件冲击台架试验 | 第84-85页 |
6.1.2 冲击作用下综合传动有限元仿真 | 第85-87页 |
6.2 静载分析 | 第87-89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90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8页 |
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| 第98-99页 |
致谢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