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结构响应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·新型防护结构的研究 | 第11页 |
| ·常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软件在爆炸数值仿真上的对比 | 第11-13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3-15页 |
| 第二章 爆炸冲击波的产生及传播理论 | 第15-27页 |
| ·引言 | 第15页 |
| ·空气中爆炸冲击波的形成及传播 | 第15-19页 |
| ·爆轰波方程及爆轰参数的计算 | 第19-20页 |
| ·空气中爆炸冲击波的初始参数 | 第20-22页 |
| ·冲击波的经验计算公式 | 第22-2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空气中非接触爆炸冲击波的数值模拟 | 第27-41页 |
| ·概述 | 第27页 |
| ·MSC.Dytran 基本理论及求解方法 | 第27-34页 |
| ·空气中爆炸冲击波的数值模拟算例 | 第34-39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 | 第34-35页 |
| ·峰值超压云图及时间历程曲线 | 第35-37页 |
| ·装药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欧拉网格尺寸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四章 迎爆加强筋耦合程度对结构响应影响的研究 | 第41-48页 |
| ·引言 | 第41页 |
| ·迎爆加筋板架有限元模型 | 第41-43页 |
| ·耦合程度不同时局部板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·甲板-纵骨模型 | 第44-45页 |
| ·甲板-纵骨-纵桁模型 | 第45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| 第五章 常规船体结构横剖面设计 | 第48-76页 |
| ·引言 | 第48页 |
| ·主尺度及结构材料设计 | 第48-49页 |
| ·骨架设计总体要求 | 第49-50页 |
| ·骨架形式 | 第49页 |
| ·纵骨及肋骨间距 | 第49页 |
| ·骨架梁剖面的选择 | 第49-50页 |
| ·横剖面详细设计 | 第50-75页 |
| ·船底结构 | 第51-57页 |
| ·舷侧 | 第57-63页 |
| ·1 甲板(主甲板) | 第63-66页 |
| ·2 甲板及其以下甲板 | 第66-70页 |
| ·横舱壁 | 第70-75页 |
| ·目标船设计结果汇总 | 第75页 |
| ·小结 | 第75-76页 |
| 第六章 舱内爆炸载荷作用下纵向箱形梁抗爆能力数值仿真研究 | 第76-106页 |
| ·引言 | 第76页 |
| ·船体舱段模型的建立 | 第76-81页 |
| ·纵向箱形梁的设计 | 第76-78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 | 第78-81页 |
| ·工况及模型参数 | 第81-83页 |
| ·爆炸工况设计 | 第81-82页 |
| ·求解器的选取及耦合程度的设计 | 第82页 |
| ·模型材料参数 | 第82-83页 |
| ·舱内中部爆炸计算结果分析 | 第83-95页 |
| ·爆炸冲击波的传播 | 第83-85页 |
| ·主甲板的塑性变形 | 第85-90页 |
| ·2 甲板的塑性变形 | 第90-93页 |
| ·能量的吸收与转化 | 第93-95页 |
| ·舱内舷侧处爆炸计算结果分析 | 第95-105页 |
| ·爆炸冲击波的传播 | 第95-98页 |
| ·主甲板的塑性变形 | 第98-101页 |
| ·2 甲板的塑性变形 | 第101-103页 |
| ·能量的吸收和转化 | 第103-10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6-109页 |
| ·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| 第106-107页 |
| ·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| 第107-10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9-112页 |
| 致谢 | 第112-11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113-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