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航空、航天论文--航空论文--航空发动机(推进系统)论文--发动机附件系统论文--自动控制系统论文

某型便携式航空发动机控制器自动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符号说明第6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0-11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1-12页
第二章 自动测试仪需求分析第12-16页
    2.1 自动测试仪主要功能要求第14-15页
    2.2 自动测试仪主要性能指标第15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15-16页
第三章 自动测试仪相关技术研究第16-28页
    3.1 自动测试技术第16-17页
    3.2 PC/104总线技术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PC/104总线介绍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PC/104总线与CPCI总线比较第18-19页
    3.3 ABBET模型在软件设计中的运用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产品描述层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测试策略及需求层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测试过程层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资源管理层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仪器控制层第21页
    3.4 XML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XML文档有效性验证技术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XML文档显示技术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XML文档解析技术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基于XML技术的配置文件第23-24页
    3.5 结构设计技术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材料的选择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热设计技术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.1 加热设计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.2 散热设计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第26-27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27-28页
第四章 自动测试仪硬件系统设计第28-37页
    4.1 PC/104板卡选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PC/104主板选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数据采集卡的选型第29-30页
    4.2 自制模块设计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模拟传感器电路的设计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仿真原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原理实现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3 数据拟合及校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模拟热电阻电路的设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火焰传感器信号模拟电路的设计第35-36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36-37页
第五章 自动测试仪软件系统设计第37-64页
    5.1 总体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5.2 软件详细设计第38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驱动函数的封装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于XML的配置文件的设计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1 信息准备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2 XML Schema文件编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3 构建基于XML的配置文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4 使用XSLT对配置文件进行转换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信息接口设计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测试程序开发第50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1 系统初始化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2 检测信息输入功能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3 离线(在线)自动检测功能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4 离线(在线)手动测试功能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5 发动机试车功能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6 数据处理功能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7 用户管理功能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8 仪器校准功能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9 参数设置功能第62-63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63-64页
第六章 测试及验证第64-67页
    6.1 常温试验第64页
    6.2 环境试验第64-65页
    6.3 电磁兼容试验第65-66页
    6.4 小结第66-67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7-69页
    7.1 本文工作回顾第67-68页
    7.2 成果及意义第68页
    7.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-75页
答辩决议书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粮食价格波动的居民福利效应研究--以中国粮食主产区为例
下一篇:长三角沿海八市区域承载力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