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2.1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案 | 第14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特色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6页 |
1.4 研究范围界定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| 第18-31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8-20页 |
2.1.1 商会 | 第18页 |
2.1.2 异地商会 | 第18-19页 |
2.1.3 空间组织 | 第19-20页 |
2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20-26页 |
2.2.1 异地商会文献检索详情 | 第20-21页 |
2.2.2 国外研究进展 | 第21-23页 |
2.2.3 国内研究进展 | 第23-26页 |
2.2.4 评述 | 第26页 |
2.3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6-30页 |
2.3.1 企业空间组织理论 | 第26-28页 |
2.3.2 演化视角 | 第28-29页 |
2.3.3 关系视角 | 第29-30页 |
2.3.4 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实体理论 | 第30页 |
2.4 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上海市域异地商会的发展演变 | 第31-46页 |
3.1 上海市域异地商会的发展历程 | 第31页 |
3.2 上海市域异地商会的发展阶段 | 第31-44页 |
3.2.1 会馆公所阶段(1840-1948) | 第31-34页 |
3.2.2 专业公司阶段(1949-1977) | 第34-36页 |
3.2.3 企业协会阶段(1978-1991) | 第36-38页 |
3.2.4 异地温州商会模式阶段(1992-2001) | 第38-41页 |
3.2.5 协会转制阶段(2002-至今) | 第41-44页 |
3.3 小结:上海市域异地商会的演变规律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上海市域异地商会的组织类型及其结构特征 | 第46-64页 |
4.1 企业内部型异地商会 | 第46页 |
4.2 职能型异地商会 | 第46-52页 |
4.3 分部型异地商会 | 第52-62页 |
4.3.1 行业分部型 | 第55-57页 |
4.3.2 区域分部型 | 第57-60页 |
4.3.3 行政分部型 | 第60-62页 |
4.4 综合性异地商会 | 第62页 |
4.5 小结:上海市域异地商会结构特征规律 | 第62-64页 |
第五章 上海市异地商会的外部网络——以上海市浙江商会为例 | 第64-80页 |
5.1 上海市浙商商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64-66页 |
5.2 上海市浙江商会外部网络的形态类型 | 第66-76页 |
5.2.1 企业内网络 | 第67-70页 |
5.2.2 企业间网络 | 第70-73页 |
5.2.3 企业外网络 | 第73-76页 |
5.3 异地商会外部网络的作用机制分析 | 第76-78页 |
5.3.1 促进企业成长和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 | 第76-77页 |
5.3.2 促进区域联系和一体化进程的作用机制 | 第77-78页 |
5.4 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3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80-81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9页 |
附录 | 第89-95页 |
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暨发表的论文 | 第95-96页 |
后记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