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理论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案例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| 第12-13页 |
2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| 第13-21页 |
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| 第13-17页 |
·区域经济学理论的产生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成果 | 第14-15页 |
·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 | 第15-16页 |
·可持续发展内涵 | 第16-17页 |
·可持续发展模型简介 | 第17-19页 |
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| 第17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(FSE) | 第17-18页 |
·灰色综合评估法 | 第18页 |
·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采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型 | 第19-21页 |
3 金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1-26页 |
·金华区域经济结构及特点 | 第21-22页 |
·金华集群经济发展强劲 | 第21页 |
·区域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| 第21-22页 |
·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 | 第22页 |
·消费、投资和进出口活跃 | 第22页 |
·金华经济发展的机遇 | 第22-26页 |
·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机遇 | 第22-23页 |
·长三角一体化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机遇 | 第23页 |
·金华区域发展结构调整机遇 | 第23-24页 |
·城市群发展孕育着强势驱动力 | 第24页 |
·交通枢纽提升竞争优势 | 第24页 |
·深厚文化底蕴和环境资源禀赋优势 | 第24页 |
·相对丰富土地资源的潜在优势 | 第24-25页 |
·专业市场物流空间拓展优势 | 第25-26页 |
4 金华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| 第26-53页 |
·金华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原则 | 第26-28页 |
·指标选取的原则 | 第26-27页 |
·指标确认的办法和步骤 | 第27-28页 |
·金华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| 第28-34页 |
·指标体系 | 第28-29页 |
·指标含义及说明 | 第29-31页 |
·区域经济现代化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量化 | 第31-34页 |
·区域经济现代化可持续性评价指标选取小结 | 第34页 |
·金华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一以三种典型模式为例 | 第34-48页 |
·现代农业模式:武义县茭道镇经济现代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| 第34-39页 |
·现代工业模式:永康市芝英镇经济现代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| 第39-44页 |
·现代商业模式:义乌市稠城街道经济现代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| 第44-48页 |
·结论 | 第48-53页 |
·金华市区域内经济之间的合作成效显著 | 第48-49页 |
·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| 第49页 |
·金华市区域经济现代化的可持续性水平良好,但面临诸多挑战 | 第49-53页 |
5 金华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| 第53-58页 |
·打破行政区划限制,促进各县市经济的协同发展 | 第53-58页 |
·打破行政区划限制,促进各县市经济的协同发展 | 第53-54页 |
·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,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| 第54页 |
·建立对外开放工作新模式,提高核心竞争力 | 第54-55页 |
·搭建科技创新平台,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| 第55页 |
·解决融资难问题,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| 第55-56页 |
·推进城乡一体化,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