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·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理论 | 第9-10页 |
·国内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理论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| 第11-12页 |
·采用的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论文研究思路 | 第11-12页 |
2 国内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、主要做法及成效 | 第12-23页 |
·成都模式 | 第12-14页 |
·开展"确权赋能" | 第12-13页 |
·开展农村新型基层治理 | 第13页 |
·开展"自由迁徙"的户改 | 第13-14页 |
·重庆模式 | 第14-15页 |
·开展户籍制度改革 | 第14-15页 |
·开展土地改革 | 第15页 |
·山东省潍坊模式 | 第15-17页 |
·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| 第16页 |
·统筹镇村建设发展 | 第16-17页 |
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| 第17页 |
·河南省新乡模式 | 第17-20页 |
·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 | 第18页 |
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| 第18-19页 |
·积极培植产业支撑 | 第19页 |
·着力破解城乡统筹难题 | 第19-20页 |
·安徽省芜湖模式 | 第20-23页 |
·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,保障城乡统筹依法依规用地 | 第20页 |
·大力实施土地整治,用足用好土地指标及收益 | 第20-21页 |
·着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,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| 第21页 |
·积极推进土地流转,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| 第21-23页 |
3 江西省赣州市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的统筹城乡实践 | 第23-28页 |
·主要做法 | 第23-24页 |
·工作理念 | 第23-24页 |
·工作机制 | 第24页 |
·工作途径 | 第24页 |
·主要成效 | 第24-28页 |
·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,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| 第24-25页 |
·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,农业产业水平明显提高 | 第25-26页 |
·村镇规划建设水平不断提高,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| 第26页 |
·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健全,农民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| 第26-27页 |
·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步伐加快,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| 第27页 |
·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文明健康的农村新风貌蔚然成风 | 第27-28页 |
4 江西省赣州市城乡发展差异研究 | 第28-32页 |
·城乡发展速度差距明显 | 第28页 |
·城乡投入差距明显 | 第28-29页 |
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 | 第29-30页 |
·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明显 | 第30页 |
·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明显 | 第30-31页 |
·城乡社会保障及福利的差距明显 | 第31-32页 |
5 江西省赣州市城乡差距的原因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二元治理结构突出 | 第32页 |
·县域经济不强 | 第32页 |
·工业不发达 | 第32页 |
·城镇发展滞后 | 第32-33页 |
·要素市场不健全 | 第33页 |
·农村配套改革相对缓慢 | 第33页 |
·农村投入不足 | 第33页 |
·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| 第33-34页 |
·地理环境影响 | 第34-35页 |
6 江西省赣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议 | 第35-46页 |
·赣州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 | 第35-36页 |
·通盘考虑、三化同步推进 | 第35页 |
·规划先行、逐步实施 | 第35-36页 |
·先低标准广覆盖、后逐步提高标准 | 第36页 |
·政府主导、市场推动、农民主体 | 第36页 |
·深化改革、创新制度 | 第36页 |
·建议采取的具体措施 | 第36-46页 |
·逐步破解体制障碍,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| 第37-38页 |
·完善投入支持机制,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 | 第38-39页 |
·加快城乡产业融合,实现一、二、三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| 第39-41页 |
·努力消除城乡建设差距,实现人居环境的等值化 | 第41-43页 |
·扩大社会事业覆盖,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| 第43-44页 |
·健全社会保障制度,实现经济社会成果共享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